燈球兒小,鬧蛾兒顫。又何須頭面。
出自宋代佚名《失調(diào)名》:
燈球兒小,鬧蛾兒顫。又何須頭面。
注釋參考
燈球
亦作“ 燈球 ”。球形的彩燈。 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(mèng)華錄·元宵》:“兩朵樓各掛燈毬一枚,約方圓丈餘,內(nèi)燃椽燭。”《古今小說·張舜美燈宵得麗女》:“太平時(shí)節(jié)元宵夜,千里燈毬映月輪?!?茅盾 《尚未成功》二:“媽媽和你斗紙馬,回頭再糊一個(gè)紅紙的燈球?!?
鬧蛾
古代一種頭飾。剪絲綢或?yàn)踅鸺垶榛ɑ虿菹x之形。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飲食好尚紀(jì)略》:“自歲莫正旦,咸頭戴鬧蛾,乃烏金紙裁成,畫顏色裝就者;亦有用草蟲、蝴蝶者。” 清 王夫之 《雜物贊·活的兒》:“以烏金紙剪為蛺蝶,朱粉點(diǎn)染,以小銅絲纏綴針上,旁施柏葉。迎春,元日,冶游者插之巾帽, 宋 柳永 詞所謂‘鬧蛾兒’也,或亦謂之‘鬧嚷嚷’。” 清 陳維崧 《望江南·歲暮雜憶》詞之一:“人鬭 南唐 金葉子,街飛 北宋 鬧蛾兒?!眳⒁姟?鬧鵝 ”。
須頭
即流蘇。用五彩羽毛或絲線制成的穗子,常用作車馬、帷帳等的垂飾。 清 翟灝 《通俗編·服飾》:“俗呼條帨之蕊曰蘇頭,又 吳 音蘇、鬚同呼,亦曰鬚頭,皆即流蘇之義?!?/p>
佚名名句,失調(diào)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