鄉(xiāng)國殊渺漫,羈心目懸旌
出自唐代劉禹錫《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》:
淮海多夏雨,曉來天始晴。
蕭條長風至,千里孤云生。
卑濕久喧濁,搴開偶虛清。
客游廣陵郡,晚出臨江城。
郊外綠楊陰,江中沙嶼明。
歸帆翳盡日,去棹聞遺聲。
鄉(xiāng)國殊渺漫,羈心目懸旌。
悠然京華意,悵望懷遠程。
薄暮大山上,翩翩雙鳥征。
注釋參考
鄉(xiāng)國
(1).故國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勾踐入臣外傳》:“吾已絶望,永辭萬民,豈料再還,重復鄉(xiāng)國?!?唐 張籍 《送新羅使》詩:“悠悠到鄉(xiāng)國,還望海西天?!薄栋籽┻z音·馬頭調(diào)·昭君出塞》:“惱恨 毛延壽 ,與你何仇將俺害,(到得此地來,)弄的俺拋離鄉(xiāng)國。”
(2).家鄉(xiāng)。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父兄不可常依,鄉(xiāng)國不可常保?!?唐 杜儼 《客中作》詩:“容顏歲歲愁邊改,鄉(xiāng)國時時夢里還?!?清 顧炎武 《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》:“三年干戈暗鄉(xiāng)國,有兄不得歸塋域。”
渺漫
(1).廣遠;幽長。 唐 張九齡 《故刑部李尚書挽歌詞》之三:“渺漫野中草,微茫空里煙。” 唐 高適 《東征賦》:“連山鬱其漭蕩,大澤平乎渺漫?!?明 高濂 《玉簪記·會友》:“山深路渺漫,更板蘿捫壁,直上層巒?!?/p>
(2).模糊;虛幻。 南朝 宋 宗炳 《明佛論》:“物無遁形,但或結(jié)于身,或播于事,交賒紛綸,顯昧渺漫,熟覩其際哉?!薄度⑶ひ恢āは憔d》:“梨云夢渺漫,柳絮春零亂?!?清 摶沙拙老 《閑處光陰》卷上:“《盤古墳詩》:‘名字虛無姓渺漫,當年誰與葬衣冠?!?/p>
(3).稀少;消失。 唐 唐彥謙 《無題》詩之五:“誰知別易會應難,目斷青鸞信渺漫?!?丁以布 《題三子游草次吹萬見贈原韻》:“還應樂府歌《三婦》,六逸高風未渺漫?!?/p>
(4).猶渺茫。沒有把握。 宋 蘇軾 《再乞發(fā)運司應副浙西米狀》:“目覩積水未退,下田因已沒於深水,今歲必恐無望,而中上田亦自渺漫?!?/p>
心目
心目 (xīnmù) 內(nèi)心 heart 吾心目中。——清· 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 想法和看法 mind;mental view懸旌
(1).掛在空中隨風飄蕩的旌旗?!稇?zhàn)國策·楚策一》:“寡人臥不安席,食不甘味,心搖搖如懸旌,而無所終薄?!?唐 柳宗元 《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》詩:“竄逐宦 湘 浦,搖心劇懸旌。” 景耀月 《己酉正月三去祖國舍弟太素踰河送別愀然賦此》:“輿梁謝戚舊,方寸若懸旌?!眳⒁姟?心旌 ”、“ 懸旆 ”。
(2).掛起旌旗。指進軍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廣譬》:“故 秦始皇 筑城遏 胡 ,而禍發(fā)幃幄; 漢武 懸旌萬里,而變起蕭墻。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》“天子進公爵為 魏王 ” 裴松之 注引 漢 劉艾 《獻帝傳》:“盪定西陲,懸旌萬里,聲教振遠,寧我區(qū)夏?!?/p>
劉禹錫名句,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小藍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