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安十二門,冠蓋如云稠
出自宋代魏了翁《送曾尚右知信州分韻得州字》:
長安十二門,冠蓋如云稠。
浮驂不停趨,九衢滔滔流。
朝握扶桑轡,暮行背椒丘。
駕言入從之,道左傷吾辀。
溫陵有佳干,清姿秀瑯球。
蚤疇掄魁望,盛之蓬瀛洲。
榮進(jìn)付膜外,寡欲自日休。
需章臣有母,自詭以一州。
彤幨下青冥,錦輿居上頭。
小施活國手,雕瘵會有瘳。
同省并門居,昔我陪清游。
一時(shí)四同年,氣味骨肉侔。
而君堂堂去,別袂挽不留。
迅商起層旻,候蟲催功裘。
問學(xué)??嗥D,歲月忽忽遒。
古今同一歧,古豈真難儔。
原言事穮蔉,勿作刈猶謀。
會面豈不再,為君刮雙眸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。”
十二門
古代京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門,總計(jì)有十二門?!吨芏Y·考工記·匠人》“旁三門” 漢 鄭玄 注:“天子十二門通十二子?!?賈公彥 疏:“子丑寅卯等十二辰為子,故王城面各三門,以通十二子也?!薄逗鬂h書·百官志四》:“ 雒陽 城十二門?!薄度o黃圖·都城十二門》:“《三輔決錄》曰:‘ 長安 城,面三門,四面十二門,皆通達(dá)九逵,以相經(jīng)緯,衢路平正,可并列車軌?!?唐 李賀 《李憑箜篌引》:“十二門前融冷光,二十三絲動(dòng)紫皇?!贝酥?長安 。
冠蓋如云
冠蓋如云 (guāngài-rúyún) 冠,古代官吏的禮帽;蓋:車篷。形容集會時(shí)官吏士紳很多 gathering of dignitaries 冠蓋如云,七相五公?!獫h· 班固《西都賦》 成語解釋冠蓋:指仁宦的冠服和車蓋,用作官員代稱。形容官吏到的很多。冠蓋如云出處漢·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紱冕所興,冠蓋如云,七相五公。”使用例句冠蓋如云,急偵之,乃一吏部郎經(jīng)過也。魏了翁名句,送曾尚右知信州分韻得州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