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伏龍,龍伏虎
出自元代馬鈺《蘇幕遮 鳴鶴馀音卷四之》:
上丹田,玄空路。
玉鎖金關(guān),八卦珠簾庫。
左有青龍,右有白{1*1}虎。
碧眼胡僧,便是三清土。
虎伏龍,龍伏虎。
戰(zhàn)退三尸,贏得河車路。
意馬心猿弄拴住。
運上昆侖,透入泥丸去。
注釋參考
伏龍
(1).潛伏著的龍。比喻隱居待時的賢者。 宋 朱熹 《齋居感興》詩之六:“伏龍一奮躍,鳳雛亦飛翔?!眳⒁姟?伏龍鳳雛 ”。
(2).指灶神。 宋 洪邁 《容齋四筆·伏龍肝》:“伏龍在,不可移作。所謂伏龍者,灶之神也?!?/p>
(3).陰陽家的禁忌日之一。 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天部二》:“今陰陽家禁忌,可謂極密。一月之中,有月忌、龍禁、楊公忌……咸池、伏龍。”
伏虎
伏虎 (fúhú) 降服猛虎,比喻戰(zhàn)勝xie{1|1}惡勢力 yield tiger 忽報人間曾伏虎,淚飛頓作傾盆雨?!猰ao{1~1}澤{1*1}東《蝶戀花·答李淑一》馬鈺名句,蘇幕遮 鳴鶴馀音卷四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