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送李仲詩二首》:
故家人物久荒涼,政為詩書種不長。
邂逅得兄真大雅,浮湛如弟漫斯狂。
平反已與于張輩,文力更居崔蔡行。
以薦陟官雖足喜,奈何涂轍僅尋常。
注釋參考
奈何
奈何 (nàihé) 怎么辦 how 無可奈何 如何 how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 為之奈何?!妒酚洝ろ?xiàng)羽本紀(jì)》 且為之奈何。 奈何取之盡錙銖。(錙銖(zīzhū ),古代重量單位,一銖等于二十四分之一兩,六銖為一錙,喻微小。)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 奈何飲于酒肆?!巍?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 懲治;對付 do sth.to a person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涂轍
(1).車輪的痕跡。比喻行事的途徑。 清 曾國藩 《箴言書院記》:“置良田以廩生徒,儲(chǔ)典籍以饋孤陋,寬其涂轍,而嚴(yán)其教條?!?清 黎庶昌 《<續(xù)古文辭類纂>序》:“ 宋 、 元 、 明 以來,品藻詩文,或加丹黃,判別高下,於是有評點(diǎn)之學(xué);本朝以經(jīng)藝試士,科場定例,又有點(diǎn)句勾股之學(xué):皆因時(shí)適變,涂轍百出不窮?!?/p>
(2).車輪的痕跡。猶蹤跡。 清 吳汝綸 《答嚴(yán)幾道》:“但此諸書,必高材秀杰之士,乃能治之,若資性平鈍,雖無西學(xué),亦未能追其涂轍?!?/p>
(1).路中的輪跡。引申為途徑,道路。 宋 歐陽修 《與大寺丞書》:“汝昨寄文字,比舊甚進(jìn),可惜中止,已得涂轍,可以力進(jìn)也。” 劉師培 《南北文學(xué)不同論》:“詩文諸體,咸依草附木,未能自闢涂轍,故無派別之可言?!?/p>
(2).猶故轍。比喻常規(guī),老路。 明 陸時(shí)雍 《詩鏡總論》:“絶去故常,剗除涂轍,得意一往,乃佳。”
尋常
尋常 (xúncháng) 普通,一般 ordinary;usual;common 不尋常的來客 岐王宅里尋常見?!啤?杜牧《江南春絕句》 尋常巷陌?!巍?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趙蕃名句,送李仲詩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