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贈王伯長主簿》:
學(xué)詩大略似參禪,且下功夫二十年。
君要親嘗獅子吼,法須盡吐野狐涎。
幾人錯會先師話,吾輩元齊古佛肩。
天遣放翁窮不死,茶山缽袋未曾傳。
注釋參考
獅子吼
(1).佛教語。比喻佛菩薩說法時震懾一切外道邪說的神威。見《維摩經(jīng)·佛國品》?!抖鼗妥兾募ぞS摩經(jīng)押座文》:“請飯上方香積中,化座燈王獅子吼?!?/p>
(2).泛指傳經(jīng)說法。 唐 劉禹錫 《送鴻舉游江西》詩:“與師相見便談空,想得高齋獅子吼。” 宋 楊萬里 《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》:“詩流倡和秋蟲鳴,僧房問答獅子吼?!?明 李贄 《說法因由》:“務(wù)獅子吼,無野狐禪。”參見“ 師子吼 ”。
(3).喻悍妻怒罵之聲。 宋 蘇軾 《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》詩:“ 龍丘 居士亦可憐,談空説有夜不眠;忽聞 河?xùn)| 獅子吼,拄杖落手心茫然?!卑?, 宋 陳慥 (字 季常 )好談佛,而其妻悍妒,故 蘇軾 以佛家語賦詩戲之。亦省作“ 獅吼 ”。《再生緣》第五四回:“龍圖懼內(nèi)愁獅吼,難道説,朕亦低頭怕爾強?” 清 趙翼 《西巖招同沉既堂王夢樓兩前輩燕集》詩:“閫政嚴或跪請咎,君家伉儷無獅吼。”參見“ 河?xùn)|獅吼 ”。
野狐涎
據(jù) 宋 曾敏行 《獨醒雜志》卷七載:“ 捷 能使人隨所思想,一一有見,人故惑之。大抵皆南法,以野狐涎與人食而如此。其法:以肉置小口罌中,埋之野外,狐見而欲食,喙不得入,饞涎流墮罌內(nèi),漬入肉中。乃取其肉,曝為脯末,而置人飲食間?!币蛞浴耙昂选敝该曰笕说脑?。 后蜀 何光遠 《鑒戒錄·旌論衡》:“説法謾稱獅子吼,魅人多是野狐涎?!?元 石德玉 《曲江池》第一折:“則你那癆病損的身軀難過遣,可怎生添上喘,央及殺粉骷髏也吐不出野狐涎?!?清 朱彝尊 《醉太平》曲:“野狐涎笑口,蜜蜂尾甜頭,人生何苦鬭機謀,得抽身便抽。”
陸游名句,贈王伯長主簿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靈動塢安卓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