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普《詠史下晉武帝》:
斥出維垣令太師,盡留群小鳳凰池。
爭知暗裹牽裾子,元是屠家揣肉兒。
注釋參考
爭知
(1).比較知識。《荀子·堯問》:“﹝君子﹞知如士,不與士爭知?!?/p>
(2).猶怎知。 宋 柳永 《八聲甘州》詞:“爭知我、倚闌干處,正恁凝愁?” 元 無名氏 《神奴兒》第一折:“兄弟你心中煩惱我爭知?” 明 劉基 《秋日即事》詩之六:“不是鴈聲天畔過,爭知今日是重陽?”
牽裾
(1).牽拉著衣襟。 南朝 梁元帝 《看摘薔薇》詩:“橫枝斜綰袖,嫩葉下牽裾?!?/p>
(2). 三國 魏文帝 曹丕 要從 冀州 遷十萬戶到 河南 去,群臣上諫,不聽。 辛毗 再去諫, 曹丕 不答而入內,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。后來終于減去五萬戶。見《三國志·魏志·辛毗傳》。后以“牽裾”、“牽衣”、“牽裳”指直言極諫。《北齊書·孫騰傳》:“ 孫騰 牽裾之誠,有足稱美?!?唐 杜甫 《建都十二韻》:“牽裾恨不死,漏網辱殊恩。” 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燈前修本》:“怪當朝無肯折庭檻,又誰箇敢牽裳?” 清 黃鷟來 《雜興》詩之十三:“已悲事與牽衣別,敢謝人嘲折檻愚?!?/p>
屠家
即屠戶?!短接[》卷八二八引 晉 王隱 《晉書》:“ 愍懷太子 令人屠肉,自己分齊,手揣輕重,斤兩不差。公曰,其母本屠家女。” 唐 李商隱 《雜纂》:“先生不識字。屠家念經?!?元 關漢卿 《四春園》第二折:“這刀子必是個屠家使的。”參見“ 屠戶 ”。
陳普名句,詠史下晉武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
- 4好運來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