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云賁《頌古二十七首》:
剎剎塵塵不見難,頭陀何苦被他瞞。
當(dāng)初若論收奸細(xì),莫把瞿曇做佛看。
注釋參考
剎剎塵塵
猶言在在處處。 蘇曼殊 《天涯紅淚記》第二章:“還有履踐分也無,剎剎塵塵是要津。” 李大釗 《新的!舊的!》:“既同在一個生活之中,剎剎塵塵都含有全體的質(zhì)性,都著有全體的顏色?!眳⒁姟?剎塵 ”。
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(zhuǎn)身就不見了頭陀
頭陀 (tóutuó) 原意為抖擻浣洗煩惱。佛教僧侶所修的苦行。后世也用以指行腳乞食的僧人。又作“馱都、杜多、杜荼” 梵dhūta;mendicant Buddhist monk何苦
何苦 (hékǔ) 用反問語氣表示不值得(可用否定式),句末多帶“呢” why bother 你何苦為這點(diǎn)雞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[呢] ? 你又何苦不去試一試呢? 完全不必要——通常后加“呢” is it worth the trouble 生孩子的氣,何苦呢?釋云賁名句,頌古二十七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