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懷忠義心,要終豈同異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依韻和邵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會(huì)》:
邵杜二良守,相逢欲沾醉。
促膝一開顏。
袞袞言有味。
或嘆季路宜,或語伯夷是。
各懷忠義心,要終豈同異。
我實(shí)疏賤軀,政治未使試。
預(yù)茲高古談,懦志生勇氣。
明當(dāng)饌湯餅,疾雨晦天地。
一日不見君,何止如三歲。
口腹尚乖期,榮華可推類。
嗟嗟勿復(fù)問,安恬固無媿。
注釋參考
忠義
忠義 (zhōngyì) 忠心和義氣 loyal and righteous 忠義之士 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a loyal and righteous person 表彰忠義同異
(1). 戰(zhàn)國 時(shí)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辯論題,認(rèn)為事物中存在小同異和大同異兩種。人們對不同事物的認(rèn)識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,這種認(rèn)識上的同或異,為小同異;而萬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,即都離不開存亡變化,又有完全相異的一面,即各自的變化又不一樣,此為大同異?!肚f子·天下》:“﹝ 惠施 曰﹞大同而與小同異,此之謂小同異;萬物畢同畢異,此之謂大同異?!?成玄英 疏:“物情分別,見有同異,此小同異也。死生交謝,寒暑遞遷,形性不同,體理無異,此大同異也?!眳⒁姟?堅(jiān)白同異 ”。
(2).相同與不同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夫禮者,所以定親疏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?!?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音辭》:“后有 揚(yáng)雄 著《方言》,其言大備,然皆考名物之同異,不顯聲讀之是非也?!?/p>
(3).指同于世與不同于世;同于己與不同于己。 宋 蘇軾 《謝蘇自之惠酒》詩:“不如同異兩俱冥,得鹿亡羊等嬉戲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四》:“此輩結(jié)黨營私,朋求進(jìn)取,以同異為愛惡,以愛惡為是非?!?/p>
(4).謂差異,不同?!缎绿茣埿谐蓚鳌罚骸皣L侍宴,帝語 山東 及 關(guān)中 人,意有同異。 行成 曰:‘天子四海為家,不容以東西為限,是示人以隘矣?!鄯Q善。” 宋 趙與時(shí) 《賓退錄》卷三:“蓋 晉 史凡十八家,而 唐 人修書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,豈無同異耶?”
(5).異議。亦指立異議?!度龂尽の褐尽ぴ瑴o傳》“父 滂 ,為 漢 司徒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袁宏 《漢紀(jì)》:“當(dāng)權(quán)寵之盛,或以同異致禍, 滂 獨(dú)中立於朝,故愛憎不及焉?!薄妒勒f新語·賞譽(yù)》“ 王恭 始與 王建武 甚有情,后……致疑隟” 劉孝標(biāo) 注引《晉安帝紀(jì)》:“卿何妄生同異,疑誤朝野。”《晉書·王彬傳》:“ 江州 當(dāng)人強(qiáng)盛時(shí),能立同異,此非常人所及?!薄赌淆R書·徐孝嗣傳》:“ 孝嗣 文人不顯同異,名位雖大,故得未及禍。”
(6).引申指有異志,叛亂。《宋書·武帝紀(jì)下》:“ 謝晦 數(shù)從征伐,頗識機(jī)變,若有同異,必此人也?!薄赌淆R書·蕭穎胄傳》:“時(shí)軍旅之際,人情未安…… 張熾 從絳衫左右三十餘人,入 千秋門 ,城內(nèi)驚恐,疑有同異。”
(7).指異于己的觀點(diǎn)、見解?!缎绿茣と鍖W(xué)傳中·王元感》:“ 李憲 等本章句家,見 元感 詆先儒同異,不懌,數(shù)沮詰其言。 元感 緣罅申釋,竟不詘?!?/p>
梅堯臣名句,依韻和邵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會(huì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鶵鳳橫秋鶚,孤鸞啼夜烏作者:許月卿作品:挽番陽戴如曾貢士母金氏
- 亭亭新閣成,風(fēng)景益鮮明。
- 散員疏去未為貴,小邑陶休何足云作者:白居易作品:題崔常侍濟(jì)上別墅
- 甕頭開綠蟻,砧下落紅魚作者:竇牟作品:奉使至邢州贈(zèng)李八使君
- 回雪舞腰來洛浦,仰天歌韻有秦風(fēng)
- 王其敬舉觴,一念周八維作者:陳傅良作品: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
- 淮陽窮棲幸見子,胸中郁結(jié)為少寬
- 聞道佳期唯一夕,因何朝暮對斯人
- 試摩挲勁石,無令角折,丁寧明月,莫涴規(guī)圓作者:吳文英作品:沁園春(冰漕鑿方泉,賓客請以名齋,邀賦)
- 天真未解分,混沌一團(tuán)鐵作者:釋紹曇作品:舜待者以拙自處請語為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