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洵《襄陽懷古》:
我行襄陽野,山色向人明。
何以洗懷抱,悠哉漢水清。
遼遼峴山道,千載幾人行。
踏盡山上土,山腰為之平。
道逢墮淚碣,不覺涕亦零。
借問羊叔子,何異葛孔明。
今人固已遠,誰識前輩情。
朅來萬山下,潭水轉(zhuǎn)相縈。
水深不見底,中有杜預(yù)銘。
潭水竟未涸,后世自知名。
成功本無敵,好譽真儒生。
自從三子亡,草中無豪英。
聊登峴山首,淚與漢流傾。
注釋參考
山腰
山腳和山頂之間大約一半的地方。 北周 庾信 《枯樹賦》:“橫洞口而欹臥,頓山腰而半折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殘暑招客》詩:“云截山腰斷,風(fēng)驅(qū)雨腳迴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一回:“一句話未完,只聽得山腰里吱的一聲骲頭響箭,一直射在半空里去。” 聞一多 《初夏一夜的印象》詩:“貼在山腰下佝僂得可怕的老柏,拿著黑疲的拳頭硬和太空挑釁?!?/p>
蘇洵名句,襄陽懷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