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夜永,更說長安夢,燈花正結(jié)
出自宋代吳文英《六丑(壬寅歲吳門元夕風(fēng)雨)》:
漸新鵝映柳,茂苑鎖、東風(fēng)初掣。
館娃舊游,羅襦香未滅。
玉夜花節(jié)。
記向留連處,看街臨晚,放小簾低揭。
星河瀲艷春云熱。
笑靨敧梅,仙衣舞纈。
澄澄素娥宮闕。
醉西樓十二,銅漏催徹。
紅消翠歇。
嘆霜簪練發(fā)。
過眼年光,舊情盡別。
泥深厭聽啼鴂。
恨愁霏潤沁,陌頭塵襪。
青鸞杳、細(xì)車音絕。
卻因甚、不把歡期,付與少年華月。
殘梅瘦、飛趁風(fēng)雪。
向夜永,更說長安夢,燈花正結(jié)。
注釋參考
夜永
夜長;夜深。多用于詩中。 唐 戴叔倫 《白苧詞》:“美人不眠憐夜永,起舞亭亭亂花影?!?唐 張喬 《雨中宿僧院》詩:“夜永樓臺雨,更深江海人。”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燈花
燈花 (dēnghuā) 燈心燃燒時結(jié)成的花狀物 snuff(of a candlewick)吳文英名句,六丑(壬寅歲吳門元夕風(fēng)雨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