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佚名《導(dǎo)引》:
民康俗阜,萬(wàn)國(guó)樂升平。
慶海晏河清。
唐堯禹舜垂衣化,詎比我皇明。
九天寶命垂丕貺,云物效祥英。
星羅羽衛(wèi)登喬岳,親告禪云亭。
我皇垂拱,惠化洽文明。
盛禮慶重行。
登封降禪燔柴畢,天仗入神京。
云雷布澤遍寰瀛。
遐邇振歡聲。
巍巍圣壽南山固,千載賀承平。
注釋參考
登封
登山封禪。指古帝王登 泰山 祭天祭地?!妒酚洝し舛U書》:“﹝ 武帝 ﹞遂登封 太山 ,至于 梁父 ,而后禪 肅然 ?!?唐 賈島 《送蔡京》詩(shī):“登封多 泰岳 ,巡狩徧滄溟?!?宋 葉適 《梁父吟》:“ 泰山 之椒既風(fēng)雨又艱險(xiǎn)兮,乃登封以類告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送少司空傅夢(mèng)楨還嵩山》詩(shī):“西巡擬上登封頌,抱犢山莊候翠華。”
燔柴
(1).古代祭天儀式。將玉帛、犧牲等置于積柴上而焚之?!秲x禮·覲禮》:“祭天,燔柴……祭地,瘞。”《爾雅·釋天》:“祭天曰燔柴。” 邢昺 疏:“祭天之禮,積柴以實(shí)牲體、玉帛而燔之,使煙氣之臭上達(dá)於天,因名祭天曰燔柴也。”《后漢書·禮儀志上》:“進(jìn)熟獻(xiàn),太祝送,旋,皆就燎位,宰祝舉火燔柴,火然,天子再拜,興,有司告事畢也。” 清 陶澂 《登恒山》詩(shī):“燔柴有制存 周 典,持節(jié)無(wú)人出 漢 宮?!?/p>
(2).燒火用的柴。 郭沫若 《騎士·雙簧》:“燔柴正要著火的時(shí)候,我卻得了一番天來(lái)的惠雨?!?/p>
天仗
(1).天子的儀衛(wèi)。借指天子。 唐 沉佺期 《白蓮花亭侍宴應(yīng)制》詩(shī):“九日陪天仗,三秋幸禁林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與珠覓珠》:“楓陛新瞻天仗,蘭臺(tái)入手風(fēng)霜?!?/p>
(2).天子狩獵用的兵仗器械。 唐 李白 《大獵賦》:“乃使神兵出于九闕,天仗羅于四野?!?/p>
(3).天杖,佛所用器械。仗,同“ 杖 ”。 清 黃遵憲 《錫蘭島臥佛》詩(shī):“何不取天仗,壓制羣魔兇!”
入神
入神 (rùshén) 專注于眼前有濃厚興趣的事物或陷入沉思 be entranced;be enthralled 他入神地站在畫前,良久方才離去 形容達(dá)到精妙的境界 superb;marvellous 這幅人物畫畫得真入神佚名名句,導(dǎo)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智力拼圖玩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