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張叢《游東觀山》
巖岫碧孱顏,靈蹤若可攀。樓臺(tái)煙靄外,松竹翠微間。
玉液寒深洞,秋光秀遠(yuǎn)山。憑君指歸路,何處是人寰。
注釋參考
巖岫
(1).山洞?!端貑枴ちo(jì)大論》:“松吟高山,虎嘯巖岫?!?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摩揭陁國下》:“石室西南隅有巖岫, 印度 謂之 阿素洛宮 也?!?/p>
(2).峰巒。 唐 戴叔倫 《聽霜鐘》詩:“髣髴煙嵐隔,依稀巖岫重?!贬叮槐咀鳌?嶠 ”。 宋 朱弁 《曲洧舊聞》卷八:“ 新安郡 黃山 有三十六峯,與 池陽 接境,在郡西,巖岫秀麗可愛,仙翁釋子多隱其中,圖經(jīng)不著其名?!?/p>
孱顏
(1).參差不齊貌。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下》:“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,放散畔岸驤以孱顏。” 顏師古 注:“孱顏,不齊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次韻曾子翊赴舒州官見詒之詩》:“一水碧羅裁繚繞,萬峯蒼玉刻孱顏?!?清 錢謙益 《過清流關(guān)和尹員外》:“我來弔古 清流關(guān) ,升關(guān)四望山孱顏?!?/p>
(2).斑駁陸離貌。 宋 司馬光 《和張文裕初寒》之四:“晴空煙澹泊,返照雪孱顏?!?龐樹松 《檗子書來約游》詩:“ 南屏 依舊碧孱顏,先烈祠堂草棘間。”
(3).險(xiǎn)峻、高聳貌。 唐 李商隱 《荊山》詩:“壓河連華勢(shì)孱顏,鳥沒云歸一望間。” 明 高啟 《同謝國史游鐘山逢鐵冠先生》詩:“日日城中望 鐘山 ,孤塔縹緲峯孱顏。” 清 錢謙益 《畫士張季挽詞》:“俠骨千年埋傲兀,孤墳三尺起孱顏。” 清 顧炎武 《攝山》詩:“徵君舊宅此山中,山館孱顏往蹟空?!?/p>
(4).指高峻的山嶺。 唐 李紳 《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》詩:“ 周王 止化惟 荊蠻 , 漢武 鑿遠(yuǎn)通孱顏?!?宋 蘇軾 《峽山寺》詩:“天開清遠(yuǎn)峽,地轉(zhuǎn)凝碧灣。我行無遲速,攝衣步孱顏?!?清 王策 《浣溪沙·玉山道中》詞:“野堠斜明遠(yuǎn)樹間,幾家邨屋嵌孱顏?!?
靈蹤
(1).指佛的莊嚴(yán)妙相。 唐 王勃 《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》:“由是 鹿園 層敞,象教旁流,宣妙?yuàn)\於希夷,范靈蹤於顯晦?!?五代 齊己 《題玉泉寺》詩:“勝景飽於閒采拾,靈蹤銷得正思量,時(shí)移兩板成塵跡,猶掛吾師舊影堂。”
(2).指神靈。 劉師培 《文說·宗騷》:“ 荊楚 之俗,敬天明鬼,故《神女》作賦,《山鬼》名篇,仰古賢於 彭咸 ,弔靈蹤於 河伯 ?!?/p>
(3).指僧道的足跡。 唐 孟郊 《送蕭煉師入四明山》詩:“靜言不語俗,靈蹤時(shí)步天?!?南唐 李中 《贈(zèng)東林白大師》詩:“ 虎溪 久駐靈蹤,禪外詩魔尚濃?!?/p>
(4).借指僧道足跡所履之處。 唐 陸龜蒙 《寄茅山何威儀》詩之一:“大小三峯次 九華 ,靈蹤今盡屬 何 家?!?明 高啟 《贈(zèng)金華隱者》詩:“我聞名山洞府三十六,一一靈蹤紀(jì)真籙?!?/p>
(5).猶墨寶。寶貴的墨跡。 唐 李商隱 《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》:“伊人秉茲圖,顧眄擇所從,而我何為者,開顏捧靈蹤?!?/p>
(6).敬稱道士的手跡。 清 厲鶚 《次韻顧丈月田以羅浮竹葉符見贈(zèng)》:“淋漓太平符,糾繆龍蛇繞,至今留靈蹤,葉葉出意表。”
張叢名句,游東觀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