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咸杰《偈公六十五首》:
賢劫千佛數(shù),末后最殷勤。
倒握降魔杵,高標(biāo)利物拳。
心肝無屈曲,腸胃有區(qū)分。
神通愿力雖無盡,且為山僧護(hù)法門。
注釋參考
神通
神通 (shéntōng) 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,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領(lǐng) magical power 大顯神通 老栓倒覺得爽快,仿佛一旦變了少年,得了神通,有給人生命的本領(lǐng)似的。—— 魯迅《藥》愿力
(1).佛教語。誓愿的力量。多指善愿功德之力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千佛贊》:“參差各隨,愿力密跡?!?唐 劉禹錫 《唐故衡岳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》:“嗚呼!豈生能全吾真,故死不速朽,將有愿力耶!” 宋 范成大 《福勝閣》詩:“劫火不能侵愿力,巋然獨(dú)似 漢 靈光 。”
(2).泛指意愿之力。 張難先 《日知會始末》:“類皆道德高尚,愿力弘大,當(dāng)能本 基督 救世之旨,同情吾輩?!?/p>
無盡
無盡 (wújìn) 無窮盡的 endless 無盡的水源為山
喻建立功業(yè)。 晉 陶潛 《悲從弟仲德》詩:“在數(shù)竟不免,為山不及成。”參見“ 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 ”。
法門
法門 (fǎmén) 佛教用語,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門徑,今泛指修德、治學(xué)或作事的途徑 initial approach to become a Buddhist believer釋咸杰名句,偈公六十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