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馬之純《麾扇渡》:
此扇拈來一羽輕,如何退得十千兵。
百年雨露蒙君賜,一日衣冠系賊營。
正欲倒戈為向背,遠觀揮手極分明。
而今但得旌旗白,便可中原取次行。
注釋參考
倒戈
[change sides in a war;transfer one's allegiance] 軍隊投降敵人反過來打自己人
前徒倒戈,擊于后以北。——《書·武成》
詳細解釋放下武器。指投降敵方。 唐 魚玄機 《浣紗廟》詩:“一雙笑靨纔回面,十萬精兵盡倒戈?!薄度龂萘x》第六二回:“卻説 玄德 立起免死旗,但 川 兵倒戈卸甲者,并不許殺害?!?茅盾 《子夜》二:“ 日本 報上還說某人已經(jīng)和北方默契,就要倒戈!”
(1).掉轉(zhuǎn)武器向己方攻擊?!稌の涑伞罚骸扒巴降垢?,攻于后以北,血流漂杵?!?/p>
(2).倒拖武器。指軍隊敗逃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漢過》:“勁鋭望塵而冰泮,征人倒戈而奔忙?!薄度龂萘x》第一回:“眾賊見 程遠志 被斬,皆倒戈而走?!?清 黃遵憲 《過安南西貢有感》詩之三:“不信王師倒戈退,翻將化外棄南天?!?/p>
(3).把戈倒著安放,表示不再用兵?!秴问洗呵铩ぴ瓉y》:“ 武王 以武得之,以文持之,倒戈弛弓,示天下不用兵,所以守之也。”參見“ 倒置干戈 ”。
(4).倒持武器?!赌鲜贰ず獋鳌罚骸?藩 謂 企生 曰:‘倒戈授人,必至大禍,不早去,后悔無及。’”參見“ 倒持泰阿 ”。
向背
向背 (xiàngbèi) 贊成和反對;同意和反對 support or oppose 這件事的成敗取決于人心向背遠觀
(1).遠望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都邑》:“古者每門樹兩觀於其前,所以標表宮門也,其上可居,登之則可遠觀,故謂之觀?!?宋 周敦頤 《愛蓮說》:“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?!?/p>
(2).謂看得深遠?!痘茨献印ひ浴罚骸澳艘悦魑镱愔?,同氣之應(yīng),陰陽之合,形埒之朕,所以令人遠觀博見者也。”
揮手
[wave;wave one's hand] 揮動手臂或手中拿著的東西表示信號、問候或致敬
不住地向他揮手,直到列車在遠處消失
詳細解釋(1).揮動手臂。表示告別。 晉 劉琨 《扶風歌》:“揮手長相謝,哽咽不能言?!?宋 張耒 《離黃州》詩:“扁舟發(fā)孤城,揮手謝送者?!?清 納蘭性德 《摸魚兒·送座主德清蔡先生》詞:“酬知有愿頻揮手,零雨凄其此日,休太息?!?瞿秋白 《餓鄉(xiāng)紀程》三:“我現(xiàn)在是萬緣俱寂,一心另有歸向了,一揮手,決然就走!”
(2).揮動手臂。表示揮之使去。 巴金 《滅亡》第二章:“‘去!去!我不認識你!’他向她揮手說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四:“然后又對那站在客廳門外候命令的 高升 揮手,暴躁地說道:‘去罷!不用打了!’”
(3).謂彈奏古琴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 伯牙 揮手, 鐘期 聽聲?!薄端螘る[逸傳·戴颙》:“凡諸音律,皆能揮手。” 唐 李白 《聽蜀僧濬彈琴》詩:“為我一揮手,如聽萬壑松?!?/p>
分明
分明 (fēnmíng) 清楚(明白)狀 clearly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,汝在九原,當分明記之?!濉?袁枚《祭妹文》 簡單明了地 plainly 這分明不對 清楚地劃開界限 clearly demarcated馬之純名句,麾扇渡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