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樓鑰《枕上》:
不守庚申不坐禪,老來觸事總悠然。
天明門外無來客,盡好蕭蕭聽雨眠。
注釋參考
守庚申
信奉道教者每于庚申日通宵靜坐不眠,謂之守庚申。據(jù)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真誥》卷十載,凡庚申之日,尸鬼競(jìng)亂,精神躁穢,夫妻不可同席及言語面會(huì),當(dāng)清齋不寢,屏除欲念,故云。又見 宋 葉夢(mèng)得 《避暑錄話》卷下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玉格》:“七守庚申三尸滅,三守庚申三尸伏?!?唐 程紫霄 《示守庚申眾》詩:“不守庚申亦不疑,此心常與道相依。” 宋 陸游 《春夕睡覺》詩:“積雨恐侵春甲子,昏燈懶守夜庚申?!?/p>
坐禪
坐禪 (zuòchán) 僧尼閉目端坐,凝志靜修 sit in meditation 高臺(tái)坐禪老來
年老之后。 唐 杜甫 《哭韋大夫之晉》詩:“童孺交游盡,喧卑俗事牽。老來多涕淚,情在強(qiáng)詩篇。” 宋 陸游 《孤坐無聊每思江湖之適》詩:“老來閲盡榮枯事,萬變惟應(yīng)一笑酬?!?明 劉昺 《憶秦娥》詞:“少年離別,老來依舊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叭舨辉鐬榛I畫,到了那展轉(zhuǎn)不開的時(shí)候,還是請(qǐng)公公重作出山之計(jì),再去奔走來養(yǎng)活你我呢?還是請(qǐng)婆婆摒擋薪水,受老來的艱窘呢?”
觸事
(1).猶遇事。 晉 郭璞 《<方言>序》:“余少玩雅訓(xùn),旁味方言,復(fù)為之解。觸事廣之,演其未及,摘其謬漏,庶以燕石之瑜,補(bǔ)琬琰之瑕?!?明 張居正 《答符卿徐繼齋書》:“茍生竊祿,無所建明,觸事感時(shí),憮然自失。” 清 紀(jì)昀 《<考工記圖>序》:“觸事廣義,俾古人制度之大,暨其禮樂之器,昭然復(fù)見於今茲?!?/p>
(2).謂擔(dān)任職司。 唐 韓愈 《岳陽樓別竇司直》詩:“愛才不擇行,觸事得讒謗。” 唐 張鷟 《游仙窟》:“余答曰:‘下官是客,觸事卑微,但避風(fēng)塵,則為幸甚。’”
悠然
悠然 (yōurán) 安閑、閑適的樣子 be carefree and content 悠然自得 深遠(yuǎn)的樣子 profound and lasting 形容韻味未盡 far-reaching 余韻悠然 久遠(yuǎn)的樣子;遼闊的樣子 far away;long;distant 年代悠然樓鑰名句,枕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草管之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