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(tái)有白馬生,風(fēng)棱共蕭森
出自宋代戴表元《送袁季源之婺州因簡范經(jīng)歷》:
為山不愿高,為水不原深。
水深蛟龍集,山高虎豹蹲。
我有避人法,終日衣冠林。
煌煌錢塘城,游塵書為陰。
豈無青云交,難在相天心。
豈弟袁大夫,寒窗理閑琴。
峻坂為牛力,炎天九秋襟。
膠漆四十年。
齠齔以至今。
天欲饑餓我,使子無黃金。
勸仕拙不諧,驅(qū)耕弱難任任。
低回向誰門,后生氣骎骎。
今晨積潦霽,烏烏有好音。
約我共行役,東平步嵌嵌。
皎皎婺女精,瀰瀰雙溪潯。
臺(tái)有白馬生,風(fēng)棱共蕭森。
文林惜妄動(dòng),動(dòng)必向所欽。
吾評(píng)古毛義,志行近騫參。
參府許辟召,屈身非祿淫。
斯人我知舊,長髯吳吟。
穴蟻夢(mèng)離合,風(fēng)花命浮沉。
往者納千贄,終然遺一簪。
欲行又不得,出門失前禽。
子往再拜問,何由振聾暗。
注釋參考
白馬生
指 東漢 張湛 ?!逗鬂h書·張湛傳》:“ 光武 臨朝,或有惰容, 湛 輒陳諫其失。常乘白馬,帝每見 湛 ,輒言:‘ 白馬生 且復(fù)諫矣?!焙笠喾褐钢毖詷O諫的人。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謝公定和二范秋懷邀予同作》詩:“巷有白馬生,朝回焚諫草。”
風(fēng)棱
亦作“ 風(fēng)稜 ”。 1.風(fēng)威;使人敬畏的氣勢(shì)。 唐 韓愈 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:“提師十萬餘,四海欽風(fēng)棱?!?顧嗣立 注:“《漢·李廣傳》:‘威稜?wèi)灪醵紘?。?李奇 曰:‘神靈之威曰稜?!?唐 司空?qǐng)D 《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》:“ 煙閣 丹青,上將之風(fēng)稜如在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賀鈐轄柴太保啟》:“屬關(guān)掌於支郡,阻面慶於賓榮,瞻企風(fēng)棱,豈勝欣悚!” 清 惲敬 《張皋文墓志銘》:“ 皋文 清羸,須眉作青紺色,面有風(fēng)稜而性特和易,與人交,無賢不肖皆樂之?!?/p>
(2).猶風(fēng)骨。指剛正不阿的品格。 南唐 尉遲偓 《中朝故事》:“翰林承旨 鄭畋 為制詞,略曰:早以文學(xué),疊中殊科;風(fēng)稜甚高,恭慎無玷?!?
蕭森
(1).草木茂密貌。 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(lán)記·平等寺》:“堂宇宏美,林木蕭森。” 宋 司馬光 《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》:“密葉蕭森翠幕紆,蹔來猶恨不長居?!?明 何景明 《懷化驛芭蕉》詩:“孟夏日初赫,蕭森蔽炎光?!?郭沫若 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,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?!?/p>
(2).草木凋零衰敗貌。 唐 張九齡 《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》詩:“江城何寂歷,秋樹亦蕭森?!?宋 陸游 《秋思絕句》:“一片云深更作陰,東軒草樹共蕭森。” 明 何景明 《九日黔國后園》詩之二:“天空遠(yuǎn)水明秋岸,梧葉蕭森楓樹殘?!?魯迅 《無題》詩:“風(fēng)波一浩蕩,花樹已蕭森?!?/p>
(3).陰森。 唐 杜甫 《秋興》詩之一:“玉露凋傷楓樹林, 巫山 巫峽 氣蕭森?!?寧調(diào)元 《游白云歸感賦四律并柬同游諸子》:“夜氣蕭森十里堤,出門可有上天梯?!?徐遲 《入峽記》:“ 巫山 突然挺立兩側(cè),何止十二峰。陽光被奪,氣象蕭森?!?/p>
戴表元名句,送袁季源之婺州因簡范經(jīng)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