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普《讀史八首》:
王莽當(dāng)年似姬旦,煬皇前日肖曾參。
擔(dān)囊揭篋何須逐,盜賊誰無仁義心。
注釋參考
揭篋
把箱籠扛走。比喻全部抄襲他人的文字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指瑕》:“又製同他文,理宜刪革,若排人美辭,以為己力,寳玉大弓,終非其有。全寫則揭篋,傍采則探囊。”參見“ 揭篋擔(dān)囊 ”。
何須
猶何必,何用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野田黃雀行》:“利劍不在掌,結(jié)友何須多?”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敏速》:“宰相曰:‘七千可為多矣,何須萬?’” 宋 賀鑄 《臨江仙》詞:“何須繡被,來伴擁蓑眠?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導(dǎo)師》:“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(dǎo)師呢?”
盜賊
盜賊 (dàozéi) 強(qiáng)盜和小偷總稱 robber;bandit;embezzler;thief 盜賊亭武起,問誰多窮民?!钌屉[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韻》仁義
仁義 (rényì) 寬厚正直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?!俄n非子·五蠹》 仁義之舉 〈方〉∶性情溫順,通達(dá)事理 gentle陳普名句,讀史八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