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說二十四橋,便一分無賴,有誰誰識
出自宋代劉辰翁《酹江月(中秋待月)》:
城中十萬,有何人、和我烏烏鳴瑟。
對影姮娥成三處,誰料尊中無月。
翦紙吹成,長梯摘取,兒戲那堪惜。
洞庭夜白,一聲聊破空闊。
休說二十四橋,便一分無賴,有誰誰識。
一枕秋衾南北夢,好好娟娟成雪。
舊日少游,錦袍玉笛,醉臥藤陰石。
蕭然今夕,無魚無酒無客。
注釋參考
二十四橋
故址在 江蘇省 揚州市 江都縣 西郊。 唐 杜牧 《寄揚州韓綽判官》詩:“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?”《方輿勝覽》謂 隋 代已有二十四橋,并以城門坊市為名。 宋 韓令坤 筑州城,別立橋梁,所謂二十四橋或存或廢,已難查考。 宋 沉括 《夢溪補筆談·雜志》:“ 揚州 在 唐 時最盛。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,東西七里三十步,可紀者有二十四橋。最西 濁河 茶園橋 ……自 驛橋 北河流東出,有 參佐橋 ,次東水門,東出有 山光橋 ?!毕抵?揚州 城外西自 濁河橋 茶園橋 起,東至 山光橋 止沿途所有的橋。 清 李斗 《揚州畫舫錄·岡西錄》則以為:“ 廿西橋 即 吳家磚橋 ,一名 紅藥橋 ……《揚州鼓吹詞序》云: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,故名?;蛟患垂胖臉?,二説皆非。”后用以指歌舞繁華之地。 宋 周邦彥 《玉樓春·惆悵詞》:“天涯回首一消魂,二十四橋歌舞地。” 元 薩都剌 《題清涼亭》詩:“二十四橋秋水白, 淮南 八月瀉銀河。”
一分
一分 (yīfēn) 等于說“一點”、“一些” a bit;a little;a few;a share 減一分則喜。——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 增一分則憂。無賴
無賴 (wúlài) 放刁;撒潑;蠻不講理 shamelessly 素無賴?!鳌?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 獷悍無賴?!濉?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 耍無賴 游手好閑,刁滑強橫的人 knave 地痞無賴 無奈;無可奈何 have no choice 頑皮 naughty;mischievous 最喜小兒無賴?!巍?辛棄疾《清平樂·村居》誰誰
誰誰 (shuíshuí) 誰,何人 who [叫]婆婆。[凈在戲房內應]誰誰?——宋·佚名《張協(xié)狀元》 某某。疑問代詞疊用,表示不必說出的人名 somebody 老同學到了一起,常談起誰誰出了國,誰誰得了獎劉辰翁名句,酹江月(中秋待月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