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之望《挽張直講》:
早歲英聲已絕塵,暮年高節(jié)更殊倫。
絳帷久擅詩書樂,朱邸頻釃酒醴醇。
不許功名書竹帛,祗將文行照簪紳。
鄉(xiāng)鄰若欲存遣范,祭社端宜配古今。
注釋參考
不許
(1)
[must not;do not allow]∶不允許,不讓
不許說慌
(2)
[can't] [口]∶不能——用于反問句,強調其否定性
何必一定要等我,你就不許自己去嗎?
(3)
[prohibit]∶禁止;阻止某事的完成或進行
不許兒童在人行道上騎自行車
詳細解釋(1).不允許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 楚 愛 曹 、 衛(wèi) ,必不許也?!薄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》:“ 秦王 怒,不許?!?唐 熊孺登 《日暮天無云》詩:“應非暫呈瑞,不許出山川?!?茅盾 《曇》:“她時常想跑得遠些,不愿長住在家中,然而父親又不許。”
(2).不贊許,不佩服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三:“自古有的英雄,這將軍,皆不許。”
(3).不能。用于反問句,強調其否定性。如:何必一定要等我,你就不許自己去嗎?
竹帛
(1).竹簡和白絹。古代初無紙,用竹帛書寫文字。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又書其事於竹帛,鏤之金石,琢之槃盂,傳遺后世子孫。”
(2).引申指書籍、史乘?!妒酚洝ば⑽谋炯o》:“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,施于萬世,永永無窮,朕甚嘉之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求自試表》:“每覽史籍,觀古忠臣義士,出一朝之命,以殉國家之難,身雖屠裂,而功名著於景鐘,名稱垂於竹帛,未嘗不拊心而嘆息也。” 唐 韓愈 《送文暢師北游》詩:“相公鎮(zhèn) 幽 都,竹帛爛勛伐。”《警世通言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》:“似先生這等抱負,何不求取功名,立身於廊廟,垂名於竹帛?!?梁啟超 《讀孟子界說》:“故《春秋》有大義,有微言,皆口授弟子,俟數(shù)傳乃著竹帛。”
文行
(1).文章與德行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子以四教,文行忠信?!?宋 蘇軾 《潮州韓文公廟碑》:“始 潮 人未知學,公命進士 趙德 為之師,自是 潮 之士,皆篤於文行?!?明 劉基 《深居精舍記》:“上人名 允若 ,字 季衡 ,以文行聞於時賢?!?清 劉大櫆 《鄭氏節(jié)母傳》:“督學使者及郡守多重其文行?!?/p>
(2).謂僅有虛文下達?!端螘の涞奂o下》:“杖罰雖有舊科……若皆有其實,則體所不堪,文行而已,又非設罰之意?!?/p>
簪紳
猶簪帶。 唐 顏師古 《奉和正日臨朝》:“肅肅皆鵷鷺,濟濟盛簪紳。” 宋 范仲淹 《祭韓少傅文》:“子孫詵詵,禮樂簪紳?!?明 張居正 《答陳節(jié)推書》:“凡在簪紳,舉同欣慶?!?/p>
王之望名句,挽張直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悅希壁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