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曇華《偈頌六十首》:
一二三四五,五四三二一。
從頭點檢來,笑殺維摩詰。
帶累李胡子,噴水髭須濕。
灑凈已周圓,次念波羅密。
蔣山恁么道,千古誰熱識。
識不識,何處覓,堪與叢林為軌則。
注釋參考
不識
(1).不知道,不認識。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?!?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?!?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?!?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羞?!?/p>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?!吨芏Y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?!?鄭玄 注:“識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報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?!?/p>
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?!稘h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叢林
叢林 (cónglín) 樹林 jungle 叢林戰(zhàn) 和尚聚居修行的處所,后泛指大寺院 Buddhist monastery 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,撲倒頭便睡。——《水滸傳》軌則
規(guī)則;準則?!妒酚洝ぢ蓵罚骸巴跽咧剖铝⒎?,物度軌則,壹稟於六律?!?唐 楊炯 《隰川縣令李公墓志銘》:“諸侯取其軌則,四海瞻其儀表?!薄肚迨犯濉ざY志一》:“ 順治 三年,詔禮臣參酌往制,勒成禮書,為民軌則?!?郭沫若 《十批判書·莊子的批判》:“言談合乎軌則,行為揆乎正義,好惡是非都得其正?!?/p>
釋曇華名句,偈頌六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