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下解攜重附耳。
出自宋朝賀鑄《玉連環(huán)/一落索》
別酒更添紅粉淚。促成愁醉。相逢淺笑合微吟,撩惹到、纏{1-1}綿地。花下解攜重附耳。佳期深記。青翰舟穩(wěn)繡衾香,誰禁斷、東流水。
注釋參考
解攜
亦作“解擕”。1.分手;離別。 唐 杜甫 《水宿遣興奉呈群公》詩:“異縣驚虛往,同人惜解攜?!?前蜀 韋莊 《贈云陽縣裴明府》詩:“南北三年一解攜,海為深谷岸為蹊。” 宋 范仲淹 《送歐伯起》詩:“天與神交忽解攜,一溪風(fēng)月更同誰?!?明 皇甫涍 《西湖歌寄方思道》:“ 信安 使君還舊溪,應(yīng)對花卮惜解攜?!?/p>
(2).指別離之人。 唐 李咸用 《謝友生遺端溪硯瓦》詩:“得自新知己,如逢舊解攜?!?/p>
見“ 解攜 ”。
附耳
附耳 (fù’ěr) 貼近耳朵 move close to sb.’s ear 附耳私語 遂與諸將附耳低言,如此如此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賀鑄名句,玉連環(huán)/一落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