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著石公山下事,定如猿叫第三聲
出自宋代釋智朋《送焦山淇上人見廣佑》:
云團(tuán)廣佑盡愁城,未必心肝鐵打成。
話著石公山下事,定如猿叫第三聲。
注釋參考
公山
復(fù)姓。 春秋 時(shí) 魯國(guó) 有 公山弗擾 。見《論語·陽貨》。
第三聲
(1).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江水二》:“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澗肅,常有高猿長(zhǎng)嘯,屬引凄異,空谷傳響,哀轉(zhuǎn)久絶,故漁者歌曰:‘ 巴 東 三峽 巫峽 長(zhǎng),猿鳴三聲淚沾裳。’”因以“第三聲”指令人凄切的猿鳴聲。 唐 戴叔倫 《和崔法曹建溪聞猿》:“聞道 建溪 腸欲斷,的知斷著第三聲?!?唐 李端 《送客賦得巴江夜猿》:“ 楚 人皆掩淚,聞到第三聲?!?/p>
(2).指普通話陰平、陽平、上、去四類字調(diào)中的上聲。如“板”“此”“鬼”“也”等字調(diào)為第三聲。
釋智朋名句,送焦山淇上人見廣佑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