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紳《拜三川守》:
恭承寵詔臨伊洛,靜守朝章化比閭。
風(fēng)變市兒驚偃草,雨晴郊藪謬隨車。
改張琴瑟移膠柱,止息笙篁辨魯魚。
唯有從容期一德,使齊文教奉皇居。
注釋參考
風(fēng)變
(1).指狂風(fēng)或風(fēng)災(zāi)。 唐 陸敬 《游隋故都》詩:“水鬭宮初毀,風(fēng)變鼎將遷。”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大內(nèi)規(guī)制紀(jì)略》:“門之西,舊有核桃、棗樹數(shù)株,乃二百餘年所培植者,逆 賢 因 天啟 二年夏風(fēng)變,伐去,以便跑馬耳。” 蕭紅 《生死場》三:“深秋禿葉的樹,為了慘厲的風(fēng)變,脫去了靈魂一般吹嘯著。”
(2).指《詩·國風(fēng)》中的“變風(fēng)”部分。 隋 王通 《中說·事君》:“敢問列國之風(fēng)變,傷而不怨,郡縣之政變,怨而不傷,何謂也?”參見“ 變風(fēng) ”。
市兒
(1).市井好利之徒。 唐 元結(jié) 《浪翁觀化·時化》:“朋友為世利所化,化為市兒。”
(2).指市井少年。 宋 歐陽修 《集古錄跋尾·唐田布碑》:“今有道《史》《漢》時事者,其人偉然甚著,而市兒俚嫗猶能道之。” 宋 陸游 《書嘆》詩:“布衣儒生例骨立,紈褲市兒皆瓠肥。” 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歲時記·封臺》:“評書抵掌而談,別無幫襯,而豪俠亡命,躍躍如生,市兒聽之,適易啟其作亂為非之念?!?/p>
偃草
(1).風(fēng)吹草倒?!稌x書·索靖傳》:“舉而察之,又似乎和風(fēng)吹林,偃草扇樹?!?/p>
(2).比喻道德教化見成效。語本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君子之德風(fēng)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風(fēng),必偃。”《晉書·潘尼傳》:“學(xué)猶蒔苗,化若偃草?!?/p>
(3).比喻教令迅速下行。 宋 王禹偁 《大閱賦》:“申軍令於偃草,揭靈旗於畫荊?!眳⒁姟?偃風(fēng) ”。
郊藪
郊野草澤之地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和親》:“鳳皇在列樹,騏驎在郊藪,羣生庶物,莫不被澤?!?唐 范攄 《云溪友議》卷下:“ 列子 終於 鄭 ,今墓在郊藪?!?明 劉基 《送陳庭學(xué)之成都衛(wèi)照磨任》詩之二:“鳳凰麒麟在郊藪,川后岳靈俱效職?!?周詠 《雜詩》:“荊棘滿中原,麟鳳絶郊藪?!?/p>
隨車
見“ 隨車致雨 ”。
李紳名句,拜三川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