遙知捧檄遵歸途,摘山官?zèng)r今何如
出自宋代劉子翚《詩寄懶翁兼簡(jiǎn)士特溫其原仲致仲昆季》:
懶翁疏散無與儔,結(jié)庵名懶山之幽。
蕭然杖履巖壑裹,似是當(dāng)年嵇阮流。
云何出處戾初志,束書負(fù)劍俄西游。
悲猿攀車鶴臥轍,去意勇決誰能留。
庵垂鐵鎖人跡斷,破窗鳴紙風(fēng)颼颼。
曳裾我昔翁六客,豈知繼踵居翁室。
里閭應(yīng)記往還頻,猿鶴乍驚賓主易。
爾來庭戶已更創(chuàng),尚榜翁名志陳跡。
傍庵小樹昔親栽,鑿沼今遷在檐北。
我山亭闞舊墻東,此景新成翁未識(shí)。
遙知捧檄遵歸途,摘山官?zèng)r今何如。
書來頗厭作吏冗,傣祿僅可供妻孥。
趨庭日一見官長(zhǎng),腳靴手板常睢盱。
簿書有程那得懶,卻視故隱真蘧廬。
寄聲頻慰吾人望,往時(shí)交友皆無恙。
鵝峰諸劉更互來,清湖居士時(shí)相訪。
中郎司戶又繼歸,酒社文盟氣增壯。
我慚淺拙難強(qiáng)陪,每憶翁才真輩行。
指衣早赴竹林期,莫遣移文重前謗。
注釋參考
遙知
謂在遠(yuǎn)處知曉情況。 唐 王維 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詩:“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?!?宋 王安石 《梅花》詩:“遙知不是雪,為有暗香來?!?金 元好問 《汴禪師自斷普照石為斫以詩見餉為和》之一:“遙知玉音在,洗耳俟研磨。”
捧檄
東漢 人 毛義 有孝名。 張奉 去拜訪他,剛好府檄至,要 毛義 去任守令, 毛義 拿到檄,表現(xiàn)出高興的樣子, 張奉 因此看不起他。后來 毛義 母死, 毛義 終于不再出去做官, 張奉 才知道他不過是為親屈,感嘆自己知他不深。見《后漢書·劉平等傳序》。后以“捧檄”為為母出仕的典故。 唐 駱賓王 《渡瓜步江》詩:“捧檄辭幽徑,鳴桹下 貴洲 。” 南唐 伍喬 《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》詩:“束書西上謁明主,捧檄南歸慰老親?!?明 徐渭 《謝督府胡公啟》:“徒知母在而喜,頑然捧檄之情;務(wù)擬身教所先,遵以齊眉之敬?!?清 馮桂芬 《顧蓉莊年丈七十雙壽序》:“ 毛義 捧檄色喜,固以家貧親老?!?/p>
歸途
[homeward journey;one's way home] 回歸的路途
踏上歸途
詳細(xì)解釋見“ 歸涂 ”。
官?zèng)r
(1).居官的境遇。 唐 李中 《贈(zèng)永真杜翱少府》詩:“愛靜不嫌官?zèng)r冷,苦吟從聽鬢毛蒼?!?宋 蘇軾 《減字木蘭花·送趙令》詞:“故人重見,世事年來千萬變。官?zèng)r闌珊,慚愧青松守歲寒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四六回:“ 鼎臣 便把別話岔開,談?wù)勊墓贈(zèng)r,又講講兩 淮 的鹽務(wù)。”
(2).謂居官的心情。 明 劉基 《阮郎歸》詞:“官?zèng)r懶,世情踈,斷腸芳?xì)q徂。暮云不見北飛魚,路遙難寄書?!?/p>
何如
何如 (hérú) 如何,怎么樣 how about;why not;what do you think 今日之事何如?!妒酚洝ろ?xiàng)羽本紀(jì)》 誠(chéng)好惡何如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?xùn)|集》 則何如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wouldn’t it be better 與其強(qiáng)攻,何如智取劉子翚名句,詩寄懶翁兼簡(jiǎn)士特溫其原仲致仲昆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