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普《詠史下晉武帝》:
斥出維垣令太師,盡留群小鳳凰池。
爭知暗裹牽裾子,元是屠家揣肉兒。
注釋參考
維垣
《詩·大雅·板》:“價人維藩,大師維垣。” 毛 傳:“垣,墻也?!?鄭玄 箋:“大師,三公也。”大,通“ 太 ”。后因以“維垣”為太師之代稱。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一:“ 魯公 拜維垣,親客來賀。公略無德色,且笑語猶常時?!本S垣,一本作“ 太師 ”。 宋 王明清 《揮麈后錄》卷十一:“ 紹興 丁卯歲, 明清 從 朱三十五丈 希真 乞先人文集序引,文既成矣,其中有云:‘公受今維垣 益公 深知,倚用而不及?!?/p>
太師
太師 (tàishī) 官名,西周置,為輔弼國君之臣,歷代相因,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,多為大官的加銜,無實際的職權(quán)。后又指太子太師,即輔導(dǎo)太子之官 Grand Tutor群小
1.眾小人。 2.謂社會地位卑下的人們,一般指名門望族以外的庶民。 3.仆從,婢妾。 4.諸小國。鳳凰池
(1).禁苑中池沼。 魏 晉 南北朝 時設(shè)中書省于禁苑,掌管機要,接近皇帝,故稱中書省為“鳳凰池”?!稌x書·荀勗傳》:“ 勗 久在中書,專管機事。及失之,甚罔罔悵悵?;蛴匈R之者, 勗 曰:‘奪我鳳凰池,諸君賀我邪!’” 南朝 梁 范云 《古意贈王中書》詩:“攝官青瑣闥,遙望鳳凰池。”
(2). 唐 代宰相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故多以“鳳凰池”指宰相職位。 唐 劉禹錫 《湖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》:“五驅(qū)龍虎節(jié),一入鳳凰池。”《冷廬雜識·進士歸班》引 宋 危稹 《婦嘆》詩:“記得 蕭郎 登第時,謂言即入鳳凰池。”
(3).池水的美稱。 唐 李紳 《憶春日曲江宴后許至芙蓉園》詩:“香徑草中迴玉勒,鳳凰池畔泛金樽。”亦指仙池。 宋 王禹偁 《羅思純鶴斃為四韻吊之》:“埋瘞肯同鸚鵡塚,飛鳴不到鳳凰池?!?/p>
(4).硯名。 宋 米芾 《硯史·樣品》:“余嘗以紫石作之,有上圓下方,於圓純上刊兩竅置筆者,有如鳳字兩足者,獨此甚多,所謂鳳凰池也?!?/p>
陳普名句,詠史下晉武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