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范成大《河豚嘆》:
鯫生藜莧腸,食事一飽足。
腥腐色所難,況乃衷酖毒。
彭亨強名魚,殺氣孕慘黷。
既非養(yǎng)生具,宜謝砧幾酷。
吳儂真差事,網(wǎng)索不遺育。
捐生決下箸,縮手汗童仆。
朝來里中子,才吻不待熟。
濃睡喚不應(yīng),已落新鬼錄。
百年三寸咽,水陸富肴蓛。
一物不登俎,未負將軍腹。
為口忘計身,饕死何足哭。
作俑者誰歟?至今走末俗。
或云先王意,除惡如藝菽。
逆裊與毒獍,歲歲參幣玉。
芟夷入薦羞,蓋欲殲種族。
生死有定數(shù),斷命烏可續(xù)。
適丁是時者,未易一理局。
黿鼎子公怒,羊羹華元衄。
異味古所珍,無事苦畏縮。
注釋參考
作俑
作俑 (zuòyǒng) 古代制造陪葬用的偶像。后指創(chuàng)始,首開先例。多用于貶義 originate an immoral practice;set a precedent至今
至今 (zhìjīn) 直至此刻 up to now 至今杳無音信 直到今天 to this day;so far末俗
(1).謂末世的習俗,低下的習俗。 漢 董仲舒 《士不遇賦》:“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,而丁三季之末俗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明本》:“末俗偷薄,雕偽彌深?!?唐 元稹 《戒勵風俗德音》:“末俗偷巧,內(nèi)荏外剛?!?宋 王安石 《楊劉》詩:“末俗忌諱繁,此理寧復在?” 李大釗 《青春》:“末俗澆漓,未始非為此説者階之厲也?!?/p>
(2).世俗之人。指一般平庸的人。 金 王若虛 《高思誠詠白堂記》:“ 樂天 之詩,坦白平易,直以寫自然之趣,合乎天造,厭乎人意,而不為奇詭以駭末俗之耳目?!?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詩歌三》:“今末俗淺識,殊無知者?!?清 納蘭性德 《雜詩》之三:“吚吚奏《皇華》,末俗自不識?!?/p>
(3).世俗之人。指未出家的人。與“僧侶”相對。 清 顧炎武 《張隱君元明于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征詩紀之》:“猶憐末俗愚難寤,故作幽龕小座供?!?清 納蘭性德 《淥水亭雜識》卷四:“火葬倡於釋氏,末俗因之?!?/p>
范成大名句,河豚嘆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