茲情已分慮,況乃協(xié)悲端
出自南北朝謝靈運《登臨海嶠初發(fā)強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》:
杪秋尋遠山,山遠行不近。
與子別山阿,含酸赴修軫。
中流袂就判,欲去情不忍。
顧望脰未悁,汀曲舟已隱。
隱汀絕望舟,騖棹逐驚流。
欲抑一生歡,并奔千里游。
日落當棲薄,系纜臨江樓。
豈惟夕情斂,憶爾共淹留。
淹留昔時歡,復增今日嘆。
茲情已分慮,況乃協(xié)悲端。
秋泉鳴北澗,哀猿響南巒。
戚戚新別心,凄凄久念攢!攢念攻別心,旦發(fā)清溪陰。
暝投剡中宿,明登天姥岑。
高高入云霓,還期那可尋?儻遇浮丘公,長絕子徽音。
注釋參考
況乃
亦作“況乃”。亦作“況廼”。 1.恍若,好像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游赤石進帆海》詩:“周覽倦瀛壖,況乃陵窮髮?!?唐 杜甫 《江邊星月》詩之一:“餘光隱更漏,況乃露華凝?!?唐 元稹 《和樂天秋題曲江》:“況乃江楓夕,和君《秋興》詩。”
(2).何況;況且;而且?!逗鬂h書·王符傳》:“以罪犯人,必加誅罰,況乃犯天,得無咎乎?”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登臨海嶠初發(fā)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》:“茲情已分慮,況廼協(xié)悲端?!?宋 王安石 《酬沖卿月晦夜有感》詩:“夜云不見天,況乃星與月。”
悲端
(1).可悲的情事?!读簳っ魃劫e傳》:“追憶談緒,皆為悲端,往矣如何!”
(2).哀傷的心緒。 唐 王昌齡 《代扶風主人答》詩:“少年與運會,何事發(fā)悲端?” 宋 秦觀 《春日雜興》詩之三:“佳晨追良覿,觸物懸悲端?!?/p>
謝靈運名句,登臨海嶠初發(fā)強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