竿木常自隨,何必返故丘
出自宋代蘇轍《次韻子瞻和淵明擬古九首》:
杜門人笑我,不知宥天游。
光明遍十方,咫尺陋九州。
此觀一日成,袞袞通法流。
竿木常自隨,何必返故丘。
老聃白發(fā)年,青牛去西周。
不遇關尹喜,履跡誰能求。
注釋參考
竿木
1.古代藝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種技藝動作的長竿。自隨
跟隨在自己身邊;隨身攜帶?!缎绿茣じ叱缥膫鳌罚骸?崇文 恃功而侈,舉 蜀 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隨。” 宋 蘇轍 《贈德仲》詩:“故人分散隔生死,孑然惟以影自隨?!薄度辶滞馐贰返诙呕兀骸皼r且那日小弟小恙進場,以藥物自隨,草草塞責而已?!?/p>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故丘
亦作“ 故邱 ”。家鄉(xiāng)的山丘;故鄉(xiāng)。 唐 杜甫 《解悶》詩之二:“一辭故國十經秋,每見秋瓜憶故丘。” 宋 蘇轍 《次韻子瞻和淵明擬古》之八:“竿木常自隨,何必返故邱。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蜀晤》:“蠨蛸門戶,煙霞故丘,荒蕪圍徑,庭幃白頭,鷫鸘裘冷,難過秋時候?!?清 錢謙益 《陸宣公墓道行》:“人言藁葬在 忠州 ,又云徵還返故邱?!?/p>
蘇轍名句,次韻子瞻和淵明擬古九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