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言因傅說,垂訓(xùn)在三篇
出自唐代李吉甫《癸巳歲吉甫圜丘攝事合于中書后閣…呈集賢院諸學(xué)士》:
淮海同三入,樞衡過六年。
廟齋兢永夕,書府會群仙。
粉壁連霜曙,冰池對月圓。
歲時憂里換,鐘漏靜中傳。
蓬發(fā)顏空老,松心契獨全。
贈言因傅說,垂訓(xùn)在三篇。
注釋參考
贈言
贈言 (zèngyán) 臨別給朋友留下的忠告或鼓勵的話 words of advice given to a friend at parting 臨別贈言垂訓(xùn)
垂示教訓(xùn)?!段倪x·夏侯湛<東方朔畫贊>》:“傲世不可以垂訓(xùn)也,故正諫以明節(jié)。” 劉良 注:“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。”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》:“夫先王垂訓(xùn),開端中人。” 明 李贄 《答馬歷山書》:“雖各各著書立言,欲以垂訓(xùn)后世,此不知正墮在好為人師之病上?!?清 陳熾 《<盛世危言>序》:“顧形而上者謂之道,形而下者謂之器??瘴拇褂?xùn),道可傳而器不可傳。”
在三
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‘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?!干瑤熃讨?,君食之。非父不生,非食不長,非教不知,生之族也,故壹事之,唯其所在,則致死焉。” 韋昭 注:“三,君、父、師也?!焙笠浴霸谌睘槎Y敬君、父、師的典故。 晉 桓溫 《薦譙元彥表》:“故有洗耳投淵,以振玄邈之風(fēng);亦有秉心矯跡,以敦在三之節(jié)?!薄侗饼R書·徐之才傳》:“既為汝師,又為汝公,在三之義,頓居其兩。” 唐 蕭穎士 《江有歸舟》詩序:“尊道成德,嚴(yán)師其難哉。故在三之禮,極乎君親,而師也參焉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上座主徐健庵先生書》:“夫師豈易言哉!古人重在三之誼,并之於君、親?!?/p>
李吉甫名句,癸巳歲吉甫圜丘攝事合于中書后閣…呈集賢院諸學(xué)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