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然悅情話,似有宿昔期
出自宋代吳則禮《少馮約同趙伯山飲贈伯山》:
頃聞趙伯山,亦復(fù)哦其詩。
今者得會面,真能解人頤。
往時黃宜州,句法天下奇。
平生老婆相,不救枯腸鎧。
或架屋下屋,辛苦僅得皮。
君看趙伯山,獨將圣僧騎。
維舟都梁岸,捉手那復(fù)疑。
歡然悅情話,似有宿昔期。
吾友呂少馮,辦此一笑嬉。
莫論夜如何,明發(fā)當(dāng)語誰。
注釋參考
歡然
喜悅貌。 漢 王褒 《圣主得賢臣頌》:“故圣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(yè),俊士亦俟明主以顯其德,上下俱欲,懽然交欣。” 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五:“傾蓋懽然,呼酒對飲。” 陳去病 《論戲劇之有益》:“我不得已,冠胡冠……以見我伯叔兄弟,接我親戚朋友,而后我伯叔我昆弟我親戚朋友乃始懽然釋然而怡然慰焉。”
悅情
歡樂之情;心情怡悅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<王文憲集>序》:“理積則神無忤往,事感則悅情斯來?!?南朝 陳 姚最 《續(xù)畫品·嵇寶鈞聶松》:“賦彩鮮麗,觀者悅情?!?/p>
宿昔
宿昔 (sùxī) 從前;往常 in the past 宿昔青云志,蹉跎白發(fā)年?!啤?張九齡《照鏡見白發(fā)》 指很短的時間 in a short period 宿昔而死 一向;向來 usually吳則禮名句,少馮約同趙伯山飲贈伯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