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周必大《讀史二首》:
舜作九成樂,丹鳳儀其宮。
周備既醉福,高岡始鳴桐。
區(qū)區(qū)漢宣帝,雜羈期群聾。
惲誅廣漢族,一變高文風(fēng)。
德教既不任,覽輝理未通,惟昔周道衰,麟出大野中。
尼父絕史筆,蓋傷吾道窮。
漢治非虞周,鳳來與麟同。
胡然潁川守,乃敢貪天功。
下義上賞奸,甚哉其相蒙。
注釋參考
德教
(1).道德教化?!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巨室之所慕,一國慕之;一國之所慕,天下慕之;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。”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材能》:“夫人材不同,能各有異……有德教師人之能?!?唐 元稹 《授入朝契丹首領(lǐng)達(dá)于只枕等果毅別將制》:“朕聞德教加於四海,則遠(yuǎn)人斯屆。”
(2).指德育。 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辛部第十三章:“若其公理乎,則德教、智教、體教之外,以實(shí)用教為最重?!?/p>
不任
(1).不能忍受;不能勝任?!逗鬂h書·皇后紀(jì)下·獻(xiàn)帝伏皇后壽》:“ 操 后以事入見殿中,帝不任其憤,因曰:‘君若能相輔,則厚,不爾,幸垂恩相捨?!?唐 韓愈 《復(fù)志賦》:“既識路又疾驅(qū)兮,孰知余力之不任。”
(2).猶不勝,表示程度極深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謝賜甘露啟》:“慈旨曲洽,頒此祥賚,不任欣荷,謹(jǐn)以啟事謝以聞?!?唐 韓愈 《答魏博田仆射書》:“即日 愈 蒙免,蒙恩改職事,不任感懼。”
周道
(1).大路?!对姟ば⊙拧に哪怠罚骸八哪凋W騑,周道倭遲?!?朱熹 集傳:“周道,大路也?!?唐 柳宗元 《故試大理評事裴君墓志》:“棧車草草,我來周道?!?周泳 《雜詩》:“茂草掩周道,凄風(fēng)吹我襟?!?/p>
(2). 周 代治國之道?!盾髯印し窍唷罚骸坝^千歲,則數(shù)今日;欲知億萬,則審一二;欲知上世,則審 周 道?!?三國 魏 李康 《運(yùn)命論》:“故自 幽厲 之間, 周 道大壞,二霸之后,禮樂陵遲。” 唐 韓愈 《原道》:“ 周 道衰, 孔子 沒?!?章炳麟 《與簡竹齋書》:“曩令 周公 不制禮樂,無 周 道傳子之義,則始終偁王爾。”
(3).普遍的道理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一家得周道,舉而用之,不蔽於成積也?!?/p>
(4).遍于道路?!妒酚洝た鬃邮兰摇罚骸癌z 齊 ﹞陳女樂文馬於 魯 城南 高門 外, 季桓子 微服往觀再三,將受,乃語 魯 君為周道游,往觀終日,怠於政事?!?司馬貞 索隱:“謂請 魯 君為周偏道路游行?!?宋 辛棄疾 《滿江紅·和盧國華》詞:“ 漢 節(jié)東南,看駟馬光華周道?!?/p>
大野
(1).廣大的原野、田野。 唐 李邕 《石賦》:“植杖大野,周目層巖?!?宋 蘇轍 《上樞密韓太尉書》:“所見不過數(shù)百里之間,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。” 臧克家 《自己的寫照》詩:“看敵人隨著槍聲仆地,像七月的高粱倒在大野里?!?/p>
(2).古澤名。又名 巨野 、 鉅野 。在今 山東省 巨野縣 、 嘉祥縣 一帶?!稌び碡暋罚骸?大野 既豬, 東原 底平?!?孔 傳:“ 大野 ,澤名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《地理志》云: 大野澤 在 山陽 鉅野縣 北。鉅即大也。”
(3).復(fù)姓。 北魏 有 大野拔 ,為 南青州 刺史。見《魏書·靜帝紀(jì)》。 北周 閻慶 賜姓 大野 氏。見《周書·閻慶傳》。
周必大名句,讀史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