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與亟辨買山計,甘與世好相盾矛
出自宋代陳文蔚《徐敬甫出示所居之別南巖圖并壙公題詠欲予同》:
憶昔同作康山游,杖屨歷遍千巖幽。
知君已個看山眼,每遇勝處嘗淹留。
從茲一去間何闊,倒指殆欲忘春秋。
不知此地復何地,但見大江東去流。
相逢恍然如隔世,盡洗積年離別愁。
首為袖出南巖圖,著鞭先我占一丘。
南巖之高不可攀,俗駕欲到何緣由。
君乃結屋於其巔,避世擬追園綺儔。
雪飛霜瀑自天落,戟列萬竹干云修。
客來者茗話疇昔,酒熟春禽相勸酬。
自言得此已足老,豈復更懷身世憂。
無心偶作云出岫,良念棣萼情綢繆。
對床聽雨有真意,肯放拂衣歸去休。
登高一日展遐眺,洗眼九華云漬收。
語我南巖卜筑地,只放五老高一頭。
丹梯萬丈徑可囁,獨恨未遂曾往謀。
我生亦有山水癖,欲見示見心先投。
長哦南山白石爛,夢寐滄江飛白鷗。
歸與亟辨買山計,甘與世好相盾矛。
采蕨可能忘朝饑,種橘自當千戶侯。
眷言志事在畝畝,適我愿兮遑他求。
此時作書報同志,知肯遠為題詩不。
注釋參考
買山
據(jù)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載:“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買 印山 , 深公 答曰:‘未聞 巢 由 買山而隱。’”后以“買山”喻賢士的歸隱。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。 晉 戴逵 《貽仙城慧命禪師書》:“故以才堪買山,德邁同輩;崇峯景行,墻仞懸絶。” 唐 范攄 《云溪友議》卷四:“論者以妄責四皓,而欲買山於 浯溪 之間,不徒言哉。” 陳三立 《陳次亮戶部以去歲五月卒于京師追哭》詩:“下榻琴尊來舊夢,買山徒侶泣先幾?!?/p>
好相
(1).迷信者認為主好運的一種相貌。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﹝ 祜 ﹞遇父老謂之曰:‘孺子有好相,年未六十,必建大功於天下?!?/p>
(2).佛教語。指佛陀所具有的三十二種“相”(不同凡俗的顯著特征)和八十種“好”(不同凡俗的細微特征)。 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玩真》:“諸般好相能停妥。他真身在 補陀 ,咱 海南 人遇他。” 清 黃遵憲 《錫蘭島臥佛》詩:“就中白毫光,普照世大千,八十種好相,一一功德圓?!眳⒁姟?三十二相 ”、“ 八十種好 ”。
盾矛
矛盾。 明 宋濂 《<釋氏護教編>后記》:“嗚呼!教之與禪,本無二門……奈何后世各建門庭,互相盾矛,教則譏禪滯乎空寂,禪則譏教泥乎名相,藉藉紛紛,莫克有定。” 明 胡應麟 《<丹鉛新錄>引》:“故有於前人之説,疑也驟而信之,是也驟而非之,至剽敚陳言,盾矛故帙?!眳⒁姟?矛盾 ”。
陳文蔚名句,徐敬甫出示所居之別南巖圖并壙公題詠欲予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