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牡未遑息,三山安在哉。
出自唐朝高適《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》
圣代務(wù)平典,輶軒推上才。迢遙溟海際,曠望滄波開。
四牡未遑息,三山安在哉。巨鰲不可釣,高浪何崔嵬。
湛湛朝百谷,茫茫連九垓。挹流納廣大,觀異增遲回。
日出見魚目,月圓知蚌胎。跡非想像到,心以精靈猜。
遠(yuǎn)色帶孤嶼,虛聲涵殷雷。風(fēng)行越裳貢,水遏天吳災(zāi)。
攬轡隼將擊,忘機(jī)鷗復(fù)來。緣情韻騷雅,獨(dú)立遺塵埃。
吏道竟殊用,翰林仍忝陪。長鳴謝知己,所愧非龍媒。
注釋參考
未遑
沒有時(shí)間顧及;來不及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羽獵賦》:“立君臣之節(jié),崇賢圣之業(yè)。未遑苑囿之麗、游獵之靡也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時(shí)序》:“爰至有 漢 ,運(yùn)接燔書, 高祖 尚武,戲儒簡學(xué),雖禮律草創(chuàng),詩書未遑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禮部·辛丑二宗伯》:“ 沉某 父子,嘗從大夫之后,偶因出游,未遑趨避,而衷甲之士,奮呼羣起,幾不獲生焉?!?清 魏源 《客懷》詩:“勞勞啼夜烏,夜靜未遑息?!?孫中山 《敬告同鄉(xiāng)書》:“今二子之逋逃外國而倡保皇會也,其感恩圖報(bào)之未遑,豈尚有他哉?”
三山
(1).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高辛》:“ 三壺 ,則海中三山也。一曰 方壺 ,則 方丈 也;二曰 蓬壺 ,則 蓬萊 也;三曰 瀛壺 ,則 瀛洲 也?!?唐 駱賓王 《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》詩:“玄都五府風(fēng)塵絶,碧海三山波浪深?!?宋 蘇軾 《奉和陳賢良》詩:“三山舊是神仙地,引手東來一釣鼇?!?清 黃遵憲 《和沉子培同年》詩:“縹緲三山信 徐巿 ,橫縱六里聽 張儀 ?!?/p>
(2). 福州 的別稱。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,東有 九仙山 ,北有 越王山 ,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。見 宋 曾鞏 《道山亭記》。 元 薩都剌 《入閩過平望驛》詩:“ 廣陵 城里別匆匆,一去 三山 隔萬重?!?/p>
(3).冠名。 唐 李群玉 《寄友人鹿胎冠子》詩:“數(shù)點(diǎn)疏星紫錦斑,仙家新樣剪三山。” 元 郭玨 《送友人從軍》詩:“七星戰(zhàn)袍襯金甲,三山尖帽飄猩紅?!?明 費(fèi)信 《星槎勝覽·占城國》:“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,身披錦花手巾,臂腿四腕,俱以金鐲?!?/p>
(4).指三山骨。 唐 元稹 《望云騅馬歌》:“蹄懸四跼腦顆方,胯聳三山尾株直?!?宋 黃庭堅(jiān) 《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》:“家徒四壁書侵坐,馬聳三山葉擁門?!痹敗?三山骨 ”。
(5).喻封建主義、官僚資本主義、帝國主義三重壓迫。 郭沫若 《頌黨慶》詩之一:“三山白雪化,九域紅旗鮮。” 蕭華 《井岡山頌》詩:“推翻三山驚寰宇,社會主義日日新。”
安在
安在 (ān zài)健在,平安無事。
何在。
史記.卷七.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:「項(xiàng)王曰:『沛gong{1*1}安在?』良曰:『聞大王有意督過之,脫身獨(dú)去,已至軍矣?!弧?大宋宣和遺事.亨集:「周公吐哺待賢,今又安在?」近義詞: 何在
高適名句,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合并樂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