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長安道》:
千夫登登供版筑,萬手丁丁供斲木。
歌樓舞榭高入云,復幕重簾晝燒燭。
中使傳宣騎飛鞚,達官侯見車擊轂。
豈惟炎熱可炙手,五月瞿唐誰敢觸。
人生易盡朝露曦,世事無常壞陂復。
士師分鹿真是夢,塞翁失馬猶為福。
君不見野老八十無完衣,歲晚北風吹破屋。
注釋參考
士師
(1).亦作“ 士史 ”。古代執(zhí)掌禁令刑獄的官名。《周禮·秋官·士師》:“士師之職,掌國之五禁之灋,以左右刑罰:一曰宮禁,二曰官禁,三曰國禁,四曰野禁,五曰軍禁?!薄睹献印す珜O丑下》:“今有sha{1-1}人者,或問之曰:‘人可殺與?’則將應之曰:‘可。’彼如曰:‘孰可以殺之?’則將應之曰:‘為士師,則可以殺之?!薄尔i冠子·王鈇》:“不待士史, 蒼頡 作書,故后世莫能云其咎?!?陸佃 注:“士,李官也。太古無法而治,不立士史,不造書契,而至德玄同,使由之者不能知,知之者不能名,尚何議其咎也哉?!薄犊鬃蛹艺Z·致思》:“ 季羔 為 衛(wèi) 之士師,刖人之足?!?王肅 注:“獄官?!?章炳麟 《官制索隱》:“蓋太古治民之官,獨有士師而已……邦國有獄,士師遣其屬官就地聽之?!?/p>
(2).兵眾,軍隊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前有車騎,則載飛鴻;前有士師,則載虎皮。” 鄭玄 注:“士師,謂兵眾?!?孔穎達 疏:“士師,兵眾也。虎是威猛,亦兵眾之象。若見前有兵眾,則舉虎皮於竿首,使兵眾見以為防也?!?孫希旦 集解:“愚謂既言車騎,又言士師,則士師謂徒兵也?!?南朝 宋 顏延之 《陽給事誄》:“士師奔擾,棄軍爭免,而 瓚 誓命沉城,佻身飛鏃,兵盡器竭,斃于旗下。”
分鹿
(1).《列子·周穆王》謂: 鄭 人有薪于野者,斃奔鹿而藏諸隍中,覆以蕉葉。俄而忘其藏處,遂以為夢。而沿途誦其事。傍人有聞者,因其言而取之。薪者是夜真夢藏鹿之處及得鹿之人。次日晨按所夢往索,及涉訟。士師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。后因以“分鹿”喻將真作夢,將夢作真,錯亂顛倒。 宋 黃庭堅 《和劉景文》詩:“分鹿誰覺夢,亡羊路南北?!?/p>
(2).猶逐鹿。謂國家政權(quán)瓦解之時,群雄乘機起而爭奪天下。 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題蒲澗寺》詞:“歷歷 漢 初 秦 季事,山下瓜猶未熟。過眼見、羣雄分鹿。”參見“ 逐鹿 ”。
真是
真是 (zhēnshì) 確實;的確 indeed;certainly 真是松了一口氣塞翁失馬
[a blessing in disguise;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;the old man's loss of horse may be a fortune in disguise] 邊塞一老翁丟了一匹馬,人家來安慰他,他卻說:“怎么知道這不是福呢?”過了些日子,這匹馬竟然帶著一匹好馬回來了(見于《淮南子·人間》)。比喻暫時受損卻可能因此受益,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?yōu)楹檬?
詳細解釋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夫禍福之轉(zhuǎn)而相生,其變難見也。近塞上之人,有善術(shù)者,馬無故亡而入 胡 ,人皆弔之。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為福乎?’居數(shù)月,其馬將駿馬而歸,人皆賀之。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為禍乎?’家富良馬,其子好騎,墮而折其髀,人皆弔之。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為福乎?’居一年, 胡 人大入塞,丁壯者引弦而戰(zhàn),近塞之人,死者十九,此獨以跛之故,父子相保。故福之為禍,禍之為福,化不可極,深不可測也?!焙笠蛞浴叭淌яR”比喻禍福相倚,壞事變成好事。 曾慥 《類說》卷十七引 宋 魏泰 《東軒筆錄·失馬斷蛇》:“ 曾布 為三司使,論市易被黜, 魯公 有柬別之,曰:‘塞翁失馬,今未足悲; 楚 相斷蛇,后必有福?!?宋 陸游 《長安道》詩:“士師分鹿真是夢,塞翁失馬猶為福?!?明 吳承恩 《贈郡伯養(yǎng)吾范公如京改秩章詞》:“ 楚國 亡猿,在事機而叵測;塞翁失馬,占福澤之未來?!?清 趙翼 《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見貽》詩:“塞翁失馬何足惜,先生奇遭在削籍?!?/p>
陸游名句,長安道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