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人鼓噪懾吳儂,猶似浮江老阿童
出自宋代蘇軾《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》:
定知玉兔十分圓,化作霜風(fēng)九月寒。
。
寄語重門休上鑰,夜潮流向月中看。
萬人鼓噪懾吳儂,猶似浮江老阿童。
。
欲識(shí)潮頭高幾許?越山渾在浪花中。
江邊身世兩悠悠,久與滄波共白頭。
。
造物亦知人易老,故叫江水向西流。
吳兒生長狎濤淵,冒利輕生不自憐。
。
東海若知明主意,應(yīng)教斥鹵變桑田。
江神河伯兩醯雞,海若東來氣吐霓。
。
安得夫差水犀手,三千強(qiáng)弩射潮低。
注釋參考
鼓噪
鼓噪 (gǔzào) clamor;make an uproar 鳴鼓喧嘩 鼓噪而進(jìn)。——《左傳·哀公十七年》 如遇魏兵,不可大擊,只鼓噪?yún)群?以疑兵驚之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 喧鬧,起哄 柳金松在大家鼓噪下,吹了幾支嗩吶曲子?!髦痘鸱N》吳儂
吳 地自稱曰我儂,稱人曰渠儂、個(gè)儂、他儂。因稱人多用儂字,故以“吳儂”指 吳 人。 唐 劉禹錫 《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》詩:“才子從今一分散,便將詩詠嚮 吳 儂?!?宋 張先 《喜朝天·清署堂贈(zèng)蔡君謨》詞:“佳景在,吳儂還望,分閫重來。” 元 張可久 《折桂令·游金山寺》曲:“誤汲南泠,笑殺吳儂,不記《茶經(jīng)》?!?/p>
阿童
晉 王濬 的小字?!稌x書·羊祜傳》:“時(shí) 吳 有童謡曰:‘ 阿童 復(fù) 阿童 ,銜刀浮渡 江 。不畏岸上獸,但畏水中龍?!?祜 聞之曰:‘此必水軍有功,但當(dāng)思應(yīng)其名者耳?!瘯?huì) 益州 刺史 王濬 徵為大司農(nóng), 祜 知其可任, 濬 又小字 阿童 ,因表留 濬 監(jiān) 益州 諸軍事,加龍?bào)J將軍?!?唐 李商隱 《無題》詩:“ 益德 寃魂終報(bào)主, 阿童 高義鎮(zhèn)橫秋。” 宋 蘇軾 《八月十五看潮》詩之二:“萬人鼓噪懾 吳 儂,猶是浮 江 老 阿童 ?!?/p>
蘇軾名句,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