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宋太宗《緣識》:
體道前賢,禮樂為先。
縱橫逸豫,言發(fā)自然。
多知博物,文德心懸。
孰能若此,宇宙推遷。
注釋參考
體道
躬行正道?!俄n非子·解老》:“夫能有其國保其身者,必且體道。” 陳奇猷 集釋:“體亦履也?!?唐 韓愈 《除崔群戶部侍郎制》:“具官 崔羣 ,體道履仁,外和內(nèi)敏?!?宋 李綱 《上淵圣皇帝實封言事奏狀》:“ 道君皇帝 體道法古,應天順人,不貳不疑,傳付大器。”參見“ 履道 ”。
前賢
前代的賢人或名人。 晉 陸機 《豪士賦》:“巍巍之盛,仰邈前賢。洋洋之風,俯冠來籍。”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養(yǎng)生》:“ 單豹 養(yǎng)於內(nèi)而喪外, 張毅 養(yǎng)於外而喪內(nèi),前賢所戒也?!?唐 杜甫 《戲為六絕句》之一:“今人嗤點流傳賦,不覺前賢畏后生?!?清 龔自珍 《歌哭》詩:“西鄰弔罷東鄰賀,歌哭前賢較有情?!?郁達夫 《離亂雜詩》之十一:“長歌正氣重來讀,我比前賢路已寬?!?/p>
禮樂
禮節(jié)和音樂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(tǒng)治目的?!抖Y記·樂記》:“樂也者,情之不可變者也;禮也者,理之不可易者也。樂統(tǒng)同,禮辨異。禮樂之説,管乎人情矣。” 孔穎達 疏:“樂主和同,則遠近皆合;禮主恭敬,則貴賤有序。”《呂氏春秋·孟夏》:“乃命樂師習合禮樂?!?高誘 注:“禮所以經(jīng)國家,定社稷,利人民;樂所以移風易俗,蕩人之邪,存人之正性?!?唐 杜甫 《秋野》詩之三:“禮樂攻吾短,山林引興長?!?/p>
宋太宗名句,緣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