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曾豐《冬景感懷》:
草曾為底惡,霜乃得能嗔。
罷曳木無守,虔劉風(fēng)不仁。
楓衰山反本,石出水藏神。
浩嘆吾其老,猶為逆旅人。
注釋參考
反本
(1).復(fù)歸本源或根本。指返歸本性?!抖Y記·禮器》:“禮也者,反本脩古,不忘其初者也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反本,謂反其本性?!?/p>
(2).指歸于自然?!段淖印ぷ匀弧罚骸傲⑻煜轮?,執(zhí)一以為保,反本無為,虛靜無有……是謂大道之經(jīng)?!薄痘茨献印ぴ烙?xùn)》:“肅然感應(yīng),毅然反本,則淪於無形矣。所謂無形者,一之謂也。”
(3).返其所自出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人窮則反本,故……疾痛慘怛,未嘗不呼父母也?!北荆父改??!稌x書·李重傳》:“誠令二者既行,即人思反本,修之於鄉(xiāng),華競自息,而禮讓日隆矣?!北?,指故鄉(xiāng)。
(4).復(fù)歸農(nóng)業(yè)。古代以農(nóng)為本。 漢 班固 《東都賦》:“抑工商之淫業(yè),興農(nóng)桑之盛務(wù),遂令海內(nèi)棄末而反本,背偽而存真。”《晉書·食貨志》:“使四海之內(nèi),棄末反本,競農(nóng)務(wù)功?!?/p>
(5).佛教指恢復(fù)人所固有的佛性。 湯用彤 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十六章:“蓋佛性本有,反本而得。然則見性成佛者,即本性之自然顯發(fā)也。”
(6).違反根本?!端鍟そ?jīng)籍志三》:“是以圣人原血脈之本,固鍼石之用……鄙者為之,則反本傷性。故曰:‘有疾不治,恒得中醫(yī)?!?/p>
贏回賭本?!端疂G傳》第一○四回:“那漢性急反本,擲下便是絶,塌腳、小四不脫手……無一箇時辰,把五貫錢輸箇罄盡?!币槐咀鳌?翻本 ”。
出水
出水 (chūshuǐ) out of the water surface 出現(xiàn)于水面 海獅頂球出水 有水流出 三眼泉都出水了 妓女脫籍從良曾豐名句,冬景感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