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盡千般玄妙理,未必君心信也么
出自唐代鐘離權(quán)《贈(zèng)呂洞賓》:
知君幸有英靈骨,所以教君心恍惚。
含元殿上水晶宮,分明指出神仙窟。
大丈夫,遇真訣,須要執(zhí)持心猛烈。
五行匹配自刀圭,執(zhí)取龜蛇顛倒訣。
三尸神,須打徹,進(jìn)退天機(jī)明六甲。
知此三要萬神歸,來駕火龍離九闕。
九九道至成真日,三界四府朝元節(jié)。
氣翱翔兮神烜赫,蓬萊便是吾家宅。
群仙會(huì)飲天樂喧,雙童引入升玄客。
道心不退故傳君,立誓約言親灑血。
逢人兮莫亂說,遇友兮不須訣。
莫怪頻發(fā)此言辭,輕慢必有陰司折。
執(zhí)手相別意如何,今日為君重作歌。
說盡千般玄妙理,未必君心信也么。
子后分明說與汝,保惜吾言上大羅。
注釋參考
千般
多種多樣。 唐 王維 《聽百舌鳥》詩:“入春解作千般語,拂曙能先百鳥啼?!薄抖鼗颓釉~·菩薩蠻》:“枕前發(fā)盡千般愿,要休且待青山爛?!?劉大杰 《哀悼周總理》詩:“幾度光榮接天顏,循循善誘話千般?!?/p>
妙理
精微的道理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漢二祖優(yōu)劣論》:“通黃中之妙理,韜亞圣之奇才?!?唐 杜甫 《晦日尋崔戢李封》詩:“濁醪有妙理,庶用慰沉浮?!?金 王若虛 《揖翠軒賦》:“物之在天下,皆妙理之所寓也。” 清 黃鷟來 《雨晴游弘濟(jì)寺訪蒲庵和尚》詩:“捶鉤暢玄旨,妙理窮指摘?!?/p>
未必
未必 (wèibì) 不一定;不見得 may not;not necessarily 未必有其實(shí)也。——漢· 王充《論衡·訂鬼篇》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。——清· 劉開《問說》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。 未必不過此已忘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 他未必去北京也么
襯詞。無義。 唐 鐘離權(quán) 《贈(zèng)呂洞賓》詩:“説盡千般玄妙理,未必君心信也么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二:“肩擔(dān)著鐵斧來也么,一箇越添忿怒精神惡?!?元 鄭光祖 《王粲登樓》第三折:“只爭個(gè)遲也么疾,英雄志不灰,有一日登鰲背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投轅》:“氣也么消,有書函將軍仔細(xì)瞧?!?/p>
鐘離權(quán)名句,贈(zèng)呂洞賓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