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大誼炳如日,讀者昏昏視為史
出自宋代吳泳《送李伯勇分教閬州》:
明王不興威鳳衰,直筆無傳老麟死。
春秋大誼炳如日,讀者昏昏視為史。
濂溪之后伊川程,文字雖少源流真。
抉開寶藏得胡子,一洗紙上千秋塵。
伯兮有勇弗可遏,高閣諸儒祖河洛。
群玉洞見標(biāo)月指,眾醉醒聞候風(fēng)鐸。
當(dāng)年進(jìn)書一布衣,能取天上清名歸。
秋澄講幄玉色動,春拂秘館蕓香霏。
紅塵不踏東華路,綠綺還攜閬風(fēng)去。
舟行若上離堆山,莫把魯公雄文勁筆埋沒蒼苔間。
注釋參考
春秋
春秋 (chūnqiū) 一年,四季 a year 春秋匪解,享祀不忒?!对姟旐灐らs宮》 幾度風(fēng)雨,幾度春秋 年齡 age 我國古代名,指公元前770—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史書名。儒家經(jīng)典之一,相傳孔子根據(jù)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本之《春秋》以求其斷?!谠洞痦f中立論師道書》大誼
(1).正道;大原則?!稘h書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?武王 行大誼,平殘賊, 周公 作禮樂以文之。”《新唐書·柏耆傳》:“既至,以大誼動 承宗 ,至泣下?!?宋 王安石 《上田正言書二》:“草鄙之人,不達(dá)大誼,辱奬訓(xùn)之厚,敢不盡愚。”
(2).要旨。《漢書·儒林傳·丁寬》:“ 景帝 時, 寬 為 梁孝王 將軍距 吳 楚 ,號 丁將軍 ,作《易説》三萬言,訓(xùn)詁舉大誼而已,今小章句是也?!?/p>
炳如
(1).明顯昭著貌;明白顯豁貌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太玄·文》:“炳如彪如,尚文昭如?!?宋 洪邁 《容齋隨筆·論韓公文》:“蔚然而虎鳳躍,鏘然而韶鈞鳴……千態(tài)萬貌,卒澤於道德仁義,炳如也?!?明 宋濂 《凝道記·陰陽樞》:“ 孔子 之傳《易》, 孟子 之釋《詩》,加以數(shù)言,而其意炳如也。”
(2).容光煥發(fā)貌。 元 王逢 《奉題臺州石安撫雁蕩能仁寺遺詩后》序:“殆見公存心仁,律下嚴(yán),悠然雅歌,而神采炳如也。”
讀者
讀者 (dúzhě) 閱讀書報的人 reader;the reading public 供讀者使用的房間 指書籍、報紙、雜志或其他類似的宣傳工具所能影響到的公眾 audience昏昏
(1).昏暗貌;陰暗貌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前漢下》:“ 樂浪 之東,有背明之國……在 扶桑 之東,見日出于西方,其國昏昏常暗,宜種百穀?!?南朝 陳 陰鏗 《行經(jīng)古墓》詩:“霏霏野霧合,昏昏隴日沉。” 宋 洪邁 《夷堅乙志·云溪王氏婦》:“步於沙莽中,天氣昏昏,不能辨早暮?!?明 貝瓊 《殳山隱居夏日》詩:“病客從教懶出村,兩山一月雨昏昏?!?/p>
(2).糊涂;愚昧?!独献印罚骸氨娙苏颜?,我獨昏昏?!薄睹献印けM心下》:“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,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?!?清 蕭山庸閑叟 《秋女士贊》:“昏昏大吏,忽搆兵戎。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危言為人所不樂聞,大抵愿昏昏以死。”
(3).神志昏沉;昏迷。 唐 溫庭筠 《春江花月夜詞》:“蠻弦 代 寫曲如語,一醉昏昏天下迷?!?宋 洪邁 《夷堅丁志·薛賀州》:“ 鄭 人 薛鋭 仲藏 為 賀州 守,晚治事且退,意緒忽昏昏不佳,枕胡牀假寐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谖逡换兀骸霸缟祥_船,這客人情思還昏昏的,到了此刻,看見被囊開了,才曉得被人偷了去。” 葉圣陶 《城中·微波》:“他腦際有點昏昏,口里非常渴燥?!?/p>
(4).視力昏花模糊。 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人部一》:“吾郡中亦有一人……兩目昏昏然,不甚見物。”
吳泳名句,送李伯勇分教閬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