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張伯玉《宿桐廬縣江口》:
桐廬江水碧,百丈見游魚。
元是新安水,流從下瀨初。
清風寒到底,明月靜涵虛。
塵土誰難濯,人心自不知。
注釋參考
流從
隨流漂浮,隨波逐流?!冻o·離騷》:“固時俗之流從兮,又孰能無變化?”一本作“ 從流 ”。 漢 賈誼 《惜誓》:“俗流從而不止兮,眾枉聚而矯直。”
下瀨
(1). 漢 代將軍名號。《漢書·南粵傳》:“故歸義 粵 侯二人為戈船、下瀨將軍,出 零陵 ,或下 離水 ,或抵 蒼梧 ?!?/p>
(2).指水軍。 唐 李嶠 《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作》詩:“尚想 江陵 陣,猶疑下瀨師。” 唐 張仲素 《漲昆明池賦》:“獱獺呈形,有類於文身之俗;鳧鷖亂響,如習乎下瀨之師?!?/p>
(3).指下瀨船。 清 吳偉業(yè) 《桃核船》詩:“ 漢 家水戰(zhàn)習 昆明 , 曼倩 偷來下瀨橫?!痹敗?下瀨船 ”。
張伯玉名句,宿桐廬縣江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