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題寶塔》:
塔本無縫,真如不動(dòng)。
說此經(jīng)處,涌出虛空。
釋迦多寶,聽說如夢(mèng)。
東西無二,見見不同。
無剎不收,無色不融。
層層落落,光影重重。
恒河沙劫,盡入其中。
三世諸佛,一法身通。
針劄不入,壽量無窮。
目連舍利,常隱於中。
阿育王像,妙色金容。
天龍八部,萬億靈通。
擎山持杵,遍滿虛空。
護(hù)持禮塔,摧滅魔蹤。
顯正寶塔,八面玲瓏。
水火不壞,障毗嵐風(fēng)。
眾生見者,永脫樊籠。
信者施者,功德不空。
無住布施,福德無窮。
住相布施,猶滯途中。
諸化子等,無功之功。
成如是塔,標(biāo)指宗風(fēng)。
空劫壞時(shí),此塔不溶。
劫火洞然,體若虛空。
究竟涅槃,應(yīng)時(shí)體用。
逗機(jī)應(yīng)化,無法不同。
皇圖永固,舜雨堯風(fēng)。
郡邑宰僚,祿位高崇。
萬民快樂,五谷盈豐。
狼煙自息,瑞氣和濃。
性相平等,含靈體同。
世出世間,色不異空。
稽首如南,禮塔事終。
乾道四年,戊子季冬。
南泉慈化,肅老遺風(fēng)。
法界有情,一切珍重。
注釋參考
目連
亦作“ 目蓮 ”。1. 摩訶目犍連 的略語(yǔ)。 釋迦牟尼 十大弟子之一。傳說他神通廣大,能飛抵兜率天。母死,墮餓鬼道中,為救母脫離餓鬼道之苦,以神通之力親往救之。見《初學(xué)記》卷四引《盂蘭盆經(jīng)》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齊國(guó)宋司徒寺碑》:“ 善財(cái)童子 ,南行未窺; 目連沙門 ,北游不見?!?明 劉基 《題界畫金山圖》詩(shī):“ 目連 持來自西方,謂能驅(qū)遣毒沴消災(zāi)殃?!?清 俞樾 《茶香室叢鈔·目連即丁令威》:“國(guó)朝 錢曾 《讀書敏求記》云:‘《臞仙運(yùn)化元樞》一卷,以中元為 丁令威 救母之日, 釋氏 謂之 目蓮 。未悉其所本何自?!?,此則 目蓮 即 丁令威 矣。” 范文瀾 《唐代佛教·佛教各宗派》:“ 目連 照法施食, 目連 母即日得脫餓鬼之苦?!?/p>
(2).指目連戲。 清 張岱 《陶庵夢(mèng)憶·目蓮戲》:“演武場(chǎng)搭一大臺(tái),選 徽州 、 旌陽(yáng) 戲子剽輕精悍、能相撲跌打者三四十人,搬演《目蓮》,凡三日三夜?!眳⒁姟?目連戲 ”。
舍利
舍利 (shèlì) 又作“舍利子”。意為尸體或身骨,佛教稱釋迦牟尼遺體火焚后結(jié)成的珠狀物。后來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燼 梵sarīra;Buddhist relics釋印肅名句,題寶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射擊宗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