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須陀含果,我得阿羅漢道,如是證菩提
出自元代林轅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:
色象*慮育,具足辟支離。
大于人我,總名無量阿僧只。
男則給孤舍衛(wèi),女則普門覺海,愛{1-1}欲受根基。
若樂蘭那行,福報尚愆期。
善財施,多寶積,廣參師。
因緣殊勝,頓超彼岸掬曹溪。
佛說須陀含果,我得阿羅漢道,如是證菩提。
第一波羅蜜,諦聽可思維。
注釋參考
佛說
謂佛所宣揚的教義。 南朝 梁武帝 《斷酒肉文》之一:“凡出家人,所以異於外道者,正以信因信果,信經(jīng)所明,信是佛説。”《新五代史·周世宗紀(jì)贊》:“吾聞佛説以身世為妄,而以利人為急,使其真身尚在,茍利於世,猶欲割截,況此銅像,豈其所惜哉?” 蘇曼殊 《寄調(diào)箏人》詩之一:“禪心一任蛾眉妒,佛説原來怨是親。”
須陀
梵語的音譯。指甘露。《法苑珠林》卷六:“四天王天并食須陀味。朝食一撮,暮食一撮。食入體,已轉(zhuǎn)成身。是須陀味園林池苑并自然生?!薄洞蠓奖惴饒蠖鹘?jīng)·優(yōu)波離品》:“天須陀食自然百味,百千伎樂以自娛樂?!?唐 玄應(yīng) 《一切經(jīng)音義》卷四:“須陀食,或云修陀,此天食也。修陀,此譯白也?!?/p>
阿羅漢
阿羅漢 (āluóhàn) 梵語的音譯,即得道者、圣者的意思。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,佛果;也是對斷絕了一切嗜好qing{1-1}欲、解脫了煩惱、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種稱呼。又叫“羅漢” Arhat 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?!巍ど蚶ā秹粝P談》如是
如是 (rúshì) 如此這么;像這樣 so 果如是,是羿亦有罪焉?!鳌?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 如是,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。——清· 劉開《問說》菩提
菩提 (pútí) 佛教音譯名,指覺悟的境界 梵Bodhi林轅名句,水調(diào)歌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