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張說《喜度嶺》
東漢興唐歷,南河復禹謀。寧知瘴癘地,生入帝皇州。
雷雨蘇蟲蟄,春陽放學鳩。洄沿炎海畔,登降閩山陬。
嶺路分中夏,川源得上流。見花便獨笑,看草即忘憂。
自始居重譯,天星已再周。鄉(xiāng)關絕歸望,親戚不相求。
棄杖枯還植,窮鱗涸更浮。道消黃鶴去,運啟白駒留。
江妾晨炊黍,津童夜棹舟。盛明良可遇,莫后洛城游。
第八十九卷
注釋參考
東漢
朝代名。自 漢 光武帝 劉秀 建武 元年(公元25年)起至 漢 獻帝 劉協(xié) 延康 元年(公元220年)止,共歷十二帝。因所都 洛陽 ,在 漢 舊都 長安 (今 陜西 西安市 )之東,故稱 東漢 ,也稱 后漢 。
南河
(1).古代稱 黃河 自今 潼關 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 南河 ?!稌び碡暋罚骸案∮?江 沱 潛 漢 ,逾于 洛 ,至于 南河 ?!薄妒酚洝の宓奂o》:“ 舜 讓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?!?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 河 在 堯 都之南,故曰 南河 ?!队碡暋贰劣?南河 是也。’” 唐 張說 《喜度嶺》詩:“ 東漢 興 唐 歷, 南河 復 禹 謀。”
(2). 清 以前 黃河 自今 內(nèi)蒙古 巴彥高勒鎮(zhèn) 以下分為南北二支,南支即今 黃河 正流,當時為支流,稱為 南河 。參見“ 北河 ”。
(3). 清 雍正 七年(1729年)改河道總督為 江南 河道總督,掌管防治 江南 (今 江蘇 、 安徽 兩省)境內(nèi)的 黃河 、 運河 、 洪澤湖 、 ???等。時稱總督為 南河 總督,所管理諸河為 南河 。參見“ 北河 ”、“ 東河 ”。
(4).星名。屬井宿,共三星?!稌x書·天文志》:“南河、北河各三星,夾東井。”參見“ 北河 ”。
張說名句,喜度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