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曾伯《哨遍》:
天限長江,云擾中原,一局持棋勢。
漢將誰。
盍為掃清之。
彼伎猶、黔驢而止。
客亦知。
何材不生斯世。
丁寧屢費君王旨。
向馬首論詩,燈前觀劍,豈無差強人意。
幸崆峒麥熟且休師。
又焉用陳琳檄書飛。
一笛樓頭,萬柳營間,從容麾幟。
噫。
代有戎夷。
時賢患乏經(jīng)綸志。
紫巖公一出,敵當驚見花字。
謾被發(fā)憂鄰,汗顏笑斬,客邪終豈嬰元氣。
待拜表盞天,移文問隱,老夫行且歸矣。
怕胡雛穴隙尚相窺。
有淝水兒曹舉兵麾。
看中興、雋烈堪繼。
隨世樣多能底。
卿自為卿計。
不妨老子,婆娑矍鑠,從渠屨盈戶外。
何須峴萬勒豐碑。
有天知、方寸馀地。
注釋參考
不妨
不妨 (bùfáng) 最好還是 might as well 你不妨現(xiàn)在就告訴他 無任何害處 there is no harm in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would 我不妨說,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老子
老子 (Lǎozǐ)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、道家學派創(chuàng)始人。一說老子即老聃,姓李名耳,字聃,楚國苦縣(今河南鹿邑東)人。曾為周“守藏室之史”(管藏書的史官),后隱退著《老子》一書。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“道”,認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,是產生整個物質世界的總根源。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,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,認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,它們互相依存,互相轉化。政治上他主張“無為”,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,回到“小國寡民”的幻境之中。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(lǎozi)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。即老夫 I;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婆娑
婆娑 (pósuō)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wirl,dance 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。——《詩·陳風·東門之枌》。毛傳:“婆娑,舞也?!? 枝葉紛披的樣子 have luxuriant foliage;be a mass of branches and leaves矍鑠
矍鑠 (juéshuò)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、精神健旺 hale and hearty 矍鑠哉,是翁也。——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 精神矍鑠戶外
戶外 (hùwài) 室外露天處 outdoors 在正餐時間從戶外回來 作為與室內有區(qū)別的室外 open 在戶外度過白天李曾伯名句,哨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