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張祜《題松汀驛》:
山色遠(yuǎn)含空,蒼茫澤國東。
海明先見日,江白迥聞風(fēng)。
鳥道高原去,人煙小徑通。
那知舊遺逸,不在五湖中。
注釋參考
知舊
知交舊友?!度龂尽の褐尽ぼ鲝獋鳌罚骸?彧 及 攸 并貴重,皆謙沖節(jié)儉,祿賜散之宗族知舊,家無餘財?!薄端螘ゎ佈又畟鳌罚骸癌z 延之 ﹞又好騎馬,遨游里巷,遇知舊輒據(jù)鞍索酒,得酒必頽然自得?!?唐 薛能 《雨霽宿望喜驛》詩:“閒想更逢知舊否,館前楊柳種初成。” 章炳麟 《八月十五夜詠懷》:“知舊半凋落,忍此同傾輈?!?/p>
遺逸
亦作“ 遺佚 ”。亦作“ 遺軼 ”。1.遺漏;遺棄而不用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進不隱賢,必其以道;遺佚而不怨,阨窮而不憫?!薄读凶印S帝》:“神圣知其如此,故其所教訓(xùn)者,無所遺逸焉。” 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十:“夫科舉本以取天下英才,格律其大約也,或者捨彼取此,使士有遺逸之嗟?!?清 唐孫華 《送宮恕堂北上》詩:“況今名俊盡鶱騰,遺佚奇才只一箇?!?/p>
(2).遺失;散失?!侗饼R書·盧文偉傳》:“﹝ 盧詢祖 ﹞有文集十卷,皆致遺逸?!?宋 蘇轍 《上皇帝書》:“茍誠以為有遺才焉,則今所謂遺逸之書,有以收之矣?!?宋 蘇轍 《進御集表》:“臣頃被圣旨編次遺文,始於禁中,次及三省密院,下至文武諸臣之家,凡尺牘寸紙,無所遺軼?!?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辯證八·漢遺文》:“世以 柳子 編 西漢 文章,只據(jù)《文選》,固多遺軼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宗室詩人》:“晚年獨居一室,人跡罕至,詩篇不復(fù)檢閲,故多遺佚?!?胡樸安 《<中國文學(xué)史>序》:“ 牛宏 以典籍遺逸,表請開獻(xiàn)書之路。”
(3).指散失之物。多指遺文散籍;遺事逸聞?!稘h書·藝文志》:“ 武帝 時,軍政 楊僕 捃摭遺逸,紀(jì)奏兵録,猶未能備?!?晉 干寶 《<搜神記>序》:“雖考先志於載籍,收遺逸於當(dāng)時,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覩也,又安敢謂無失實者哉?!?宋 晁補之 《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》詩:“詔畀千金訪遺逸,遺文逸字往往出。” 宋 周煇 《清波別志》卷下:“若父祖捐館日,子孫幼弱,及一旦編摹,豈免小有疏略,當(dāng)隨拾遺佚而為別集可也?!?元 孛術(shù) 魯翀 《大都路總都管姚公神道碑》:“公揚歷四十餘年,功名事業(yè),磊磥赫奕。侃訪輯遺軼,既久始備?!?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藝林學(xué)山七》:“至如《路史》,第博采前人遺逸,務(wù)得其説,以傅三妃之名,其是非悉不暇記矣?!?清 龔自珍 《城南席上謠》:“一客談遺佚,目挾十錢入西市,五錢麥糊五錢紙,年年冬望 日本 使。”
(4).猶隱居。《漢書·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是歲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節(jié)巡行天下,存賜鰥寡,假與乏困,舉遺逸獨行君子詣行所在?!?唐 柳宗元 《賀赦表》:“廢金寶之貢,有以彰儉德;搜遺逸之士,有以表至公?!?清 黃宗羲 《陳伯美先生七十壽序》:“蓋 明 初之有求於遺逸者,議論之公;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,聞見之陋也?!?/p>
(5).隱士;遺才。 唐 方干 《題懸溜巖隱者居》詩:“見説公卿訪遺逸,逢迎亦是戴烏紗。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駢儷一》:“市駿骨而捐金,招來遺軼;聞鷄鳴而起舞,寤寐功名?!薄睹魇贰ぢ橘覀鳌罚骸八氖晔桕惣{諫諍、舉枚卜、補大僚、登遺佚、速考選數(shù)事,不報?!?明 貝瓊 《送王克讓員外赴陜西》詩:“應(yīng)念東南有遺佚,采芝深谷尚盤桓。” 梁啟超 《中國積弱溯源論》第三節(jié):“ 圣祖仁皇帝 ,一開博學(xué)鴻詞科,再設(shè) 明 史館,搜羅遺佚,徵辟入都,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,而天下帖帖然、戢戢然矣?!?吳晗 《社會賢達(dá)考》:“隱了幾年,跟了幾年,名氣有了,盛朝圣世是應(yīng)該徵舉遺逸的,于是得了‘社會賢達(dá)’之名而馳馬奔命,趕進京師‘初入朝堂’了?!?/p>
(6).指前一朝代留下來的人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五·退谷論經(jīng)學(xué)》:“ 明 初,人猶多經(jīng)學(xué),皆 元 時遺逸?!?胡樸安 《<中國文學(xué)史>序》:“ 順 康 之世,故老遺逸,越在草莽,承東林氣節(jié)之盛,為經(jīng)濟有用之學(xué)。” 梁啟超 《論私德》二:“ 順 康 間,首開博學(xué)鴻詞,以摯遺逸?!?/p>
不在
不在 (bùzài) 指不位于或處于某處 be out;be not in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機房上班上 婉稱人去世了 pass away 長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五湖
(1).古代 吳 越 地區(qū)湖泊。其說不一:(1) 吳縣 南部的湖澤?!吨芏Y·夏官·職方氏》:“東南曰 揚州 ……其澤藪曰 具區(qū) ,其川三江,其浸五湖?!?鄭玄 注:“ 具區(qū) 、五湖在 吳 南。浸,可以為陂灌溉者?!?具區(qū) ,即 太湖 。(2)即 太湖 ?!秶Z·越語下》:“果興師而伐 吳 ,戰(zhàn)於 五湖 ?!?韋昭 注:“ 五湖 ,今 太湖 ?!薄段倪x·郭璞〈江賦〉》:“注 五湖 以漫漭,灌三江而漰沛?!?李善 注引 張勃 《吳錄》:“ 五湖 者, 太湖 之別名也。”(3) 太湖 及附近四湖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夫差內(nèi)傳》:“入五湖之中。”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:“ 胥湖 、 蠡湖 、 洮湖 、 滆湖 ,就 太湖 而五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沔水二》:“南江東注於 具區(qū) ,謂之五湖口。五湖謂 長蕩湖 、 太湖 、 射湖 、 貴湖 、 滆湖 也?!?4)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?!妒酚洝は谋炯o(jì)》“ 震澤 致定” 唐 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五湖者, 菱湖 、 游湖 、 莫湖 、 貢湖 、 胥湖 ,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,蓋古時應(yīng)別,今并相連。”
(2).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?!妒酚洝と跏兰摇罚骸?大江 之南,五湖之間,其人輕心?!?司馬貞 索隱:“五湖者, 具區(qū) 、 洮滆 、 彭蠡 、 青草 、 洞庭 是也?!?明 楊慎 《丹鉛總錄·地理》:“ 王勃 文‘襟三江而帶五湖’,則總言南方之湖。 洞庭 一也, 青草 二也, 鄱陽 三也, 彭蠡 四也, 太湖 五也?!?洮滆 ,今 江蘇 長蕩湖 、 西滆湖 。 彭蠡 ,今 鄱陽湖 。 青草 ,今 洞庭湖 東南部。
(3).指 洞庭湖 。 唐 杜甫 《歸雁》詩:“年年霜露隔,不過 五湖 秋?!?朱鶴齡 注:“雁至 衡陽 則回。此五湖當(dāng)指 洞庭湖 言。”
(4).近代稱 華中 、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。即 洞庭湖 、 鄱陽湖 、 巢湖 、 洪澤湖 和 太湖 。
(5).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,輔佐 越王 勾踐 ,滅亡 吳國 ,功成身退,乘輕舟以隱於五湖。見《國語·越語下》。后因以“五湖”指隱遁之所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正郭》:“法當(dāng)仰隮 商 洛 ,俯泛五湖,追 巢父 於峻嶺,尋漁父於滄浪。” 唐 李白 《書情贈蔡舍人雄》詩:“我縱五湖棹,煙濤恣崩奔?!?清 李漁 《巧團圓·聞詔》:“從今后呵,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,這仙緣沒福難圖?!?/p>
張祜名句,題松汀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