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陶弼《荔支》:
五月南游渴,欣逢荔子丹。
殼勻仙鶴頂,肉露白晶丸。
色映離為火,甘殊木作酸。
枝繁恐相染,樹重欲成團。
赤蚌遺珠顆,紅犀露角端。
爽能消內熱,潤可濯中干。
桂嶺無霜處,梅天暴雨殘。
□□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。
一簇冰蠶繭,千苞火鳳冠。
隔瓤銀葉嫩,透膜玉漿寒。
注釋參考
內熱
(1).謂內心憂煎焦灼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,我其內熱與!” 成玄英 疏:“ 諸梁 晨朝受詔,暮夕飲冰,足明怖懼憂愁,內心燻灼。詢道情切,達照此懷也。” 唐 李賀 《長歌續(xù)短歌》:“ 秦王 不可見,旦夕成內熱?!?羅惇曧 《文學源流》:“ 老 言無為,而 莊 言內熱,無為則純歸自利,內熱則冷於救人?!?/p>
(2).謂人體陰陽不協(xié),虛火上亢。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女,陽物而晦時,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?!?宋 蘇軾 《小圃五詠·地黃》:“愿餉內熱子,一洗胸中塵?!薄都t樓夢》第八四回:“ 妞兒 一半是內熱,一半是驚風?!?/p>
中干
中型的盾。
陶弼名句,荔支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