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高斯得《送饒漕》:
已催四牡使騑歸,江漢旋歌命召詩(shī)。
借問儀庭集鸞鳳,何如當(dāng)?shù)琅P熊羆。
柳迎士行成陰密,樓得元規(guī)發(fā)興奇。
少待邊亭永清晏,卻歸簪筆侍龍墀。
注釋參考
少待
稍等。 明 湯顯祖 《南柯記·就征》:“請(qǐng)到時(shí), 東華館 少待?!?/p>
邊亭
(1).邊地的亭。亭是 秦 漢 時(shí)鄉(xiāng)以下的一種行政機(jī)構(gòu)。 漢 賈誼 《新書·退讓》:“ 梁 之邊亭與 楚 之邊亭皆種瓜,各有數(shù)。 梁 之邊亭劬力而數(shù)灌,其瓜美。”
(2).邊地的驛亭。 唐 陳子昂 《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(zèng)韋五虛己》詩(shī):“孟秋首歸路,仲月旅邊亭。”
(3).邊地的亭燧、亭障?!逗鬂h書·銚期王霸等傳論》:“且臨守偏海,政移獷俗,徼人請(qǐng)符以立信, 胡貊 數(shù)級(jí)於郊下,至乃臥鼓邊亭,滅烽幽障者將三十年?!?晉 張載 《雜詩(shī)》之七:“長(zhǎng)鋏鳴鞘中,烽火列邊亭?!?南朝 宋 鮑照 《代出自薊北門行》:“羽檄起邊亭,烽火入 咸陽 ?!?唐 賀朝 《從軍行》:“烽沉灶滅靜邊亭,海晏山空肅已寧。”
(4).泛指邊疆?!杜f唐書·東夷傳·百濟(jì)》:“比夫流血邊亭,積尸疆埸,耕織并廢,士女無聊,豈可同年而語矣?!?唐 王晙 《謝追赴大禮表》:“今長(zhǎng) 河 始冰,大漠初雪,邊亭有賊,今正其時(shí)?!?/p>
清晏
亦作“ 清宴 ”。1.清平安寧?!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鍾會(huì)傳》:“拓平 西夏 ,方隅清晏。” 唐 吳兢 《貞觀政要·政體》:“今陛下富有四海,內(nèi)外清宴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贈(zèng)文園公》詩(shī):“君臣朋友盡和平,四海熙然致清晏。”
(2).清凈明朗?!蛾悤じ咦婕o(jì)下》:“先是氛霧,晝夜晦冥,至于是日,景氣清晏。” 元 范梈 《四月八日訪閩粵王無諸古城》詩(shī):“維夏氣清宴,原藪樹蘢蔥?!?/p>
(3).清閑?!稘h書·諸葛豐傳》:“臣竊不勝憤懣,愿賜清宴,唯陛下裁幸?!?唐 元稹 《苦雨》詩(shī):“夜來稍清晏,放體階前呼?!?清 姚鼐 《寶扇樓后記》:“依天日之輝光,侍清宴之閒暇。”
(4).清雅的宴集。《初學(xué)記》卷十四引 晉 成公綏 《延賓賦》:“延賓命客,集我友生,高談清宴,講道研精?!?唐 孟郊 《嚴(yán)河南》詩(shī):“何必紅燭嬌,始言清晏闌?!?/p>
卻歸
亦作“卻歸”。退歸。多謂辭官回家。 唐 韓愈 《與大顛師書》:“至此一二日,卻歸高居,亦無不可?!?唐 趙璘 《因話錄·羽》:“ 蒙 卻歸故林,而 趙 公薨於相位。” 南唐 沉汾 《續(xù)仙傳·王可交》:“ 王渢 具以奏聞,詔稱其異。后 可交 卻歸鄉(xiāng)里,備話歷歷。”
簪筆
(1).謂插筆于冠或笏,以備書寫。古代帝王近臣、書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裝束?!稘h書·趙充國(guó)傳》:“﹝ 張安世 ﹞本持橐簪筆事 孝武帝 數(shù)十年,見謂忠謹(jǐn),宜全度之?!?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:“近臣負(fù)橐簪筆,從備顧問,或有所紀(jì)也?!薄稘h書·昌邑王劉賀傳》:“﹝ 劉賀 ﹞衣短衣大袴,冠 惠文 冠,佩玉環(huán),簪筆持牘趨謁。” 顏師古 注:“簪筆,插筆於首也。”《晉書·輿服志》:“笏者,有事則書之,故常簪筆。今之白筆是其遺象……手版即古笏矣。尚書令、僕射、尚書手版頭復(fù)有白筆,以紫皮裹之,名曰笏。” 隋 薛道衡 《從駕幸晉陽》詩(shī):“方觀翠華反,簪筆上云亭?!?/p>
(2).指仕宦。 清 陸以湉 《冷廬雜識(shí)·改官詩(shī)》:“簪筆雍容志已虛,不如歸去舊蓬廬?!眳⒁姟?簪白筆 ”。
龍墀
(1).猶丹墀。 唐 劉禹錫 《楊柳枝》詞之三:“鳳闕輕遮翡翠幃,龍墀遙望麴塵絲?!薄端问贰ざY志四》:“帝諭 文彥博 等曰,郊?jí)谝积愓咴谔茫诙?、第三龕設(shè)於左右夾廡及龍墀上?!?明 徐霖 《繡襦記·策射頭名》:“參鸞馭,虎殿龍墀,口吐虹霓氣?!?/p>
(2).借指皇帝?!抖鼗颓釉~·望江南》:“數(shù)年路隔失朝儀,目斷望龍墀?!?宋 歐陽修 《和劉原父從幸后苑觀稻呈經(jīng)筵諸公》:“曉謁龍墀罷,行瞻鳳蓋翩。”
(3).法壇,道場(chǎng)?!端疂G傳》第四二回:“ 趙能 再入來看時(shí),兩三個(gè)土兵跌倒在龍墀里。” 清 洪昇 《長(zhǎng)生殿·覓魂》:“你與我把招魂衣攝,遺照?qǐng)D懸,龍墀凈掃,鳳幄高褰?!?/p>
高斯得名句,送饒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