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宋太宗《緣識》:
精詳語議四門開,舒慘陽和意外裁。
遠(yuǎn)見風(fēng)塵思往事,無窮日月去還來。
樂耶指趣歸三體,周旋道理遍九垓。
賢圣人天常法則,卿云嶺上白皚皚。
注釋參考
指趣
亦作“ 指趨 ”。1.宗旨,意義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案書》:“《六略》之録,萬三千篇,雖不盡見,指趣可知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自紀(jì)》:“言姦辭簡,指趨妙遠(yuǎn)。”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涉務(wù)》:“但當(dāng)皆曉指趣,能守一職,便無媿耳?!?宋 陸游 《施司諫注東坡詩序》:“若 東坡先生 之詩,則援據(jù)閎博,指趣深遠(yuǎn)?!?朱自清 《中國歌謠·復(fù)沓格》:“這完全是聲的關(guān)系,為重迭而重迭,別無指趣可言?!?/p>
(2).猶志趣?!杜f唐書·李訓(xùn)傳》:“帝見其指趣,甚奇之。” 五代 齊己 《贈白處士》詩:“衣衫同野叟,指趣似禪師?!?/p>
亦作“ 指趨 ”。意向;意圖?!端螘ず怅栁耐趿x季傳》:“賊初起逸,未知指趨,故且裝束,兼存觀察耳?!薄赌淆R書·蕭遙光傳》:“ 遙光 慮見殺,八月十二日晡時,收集二州部曲,於 東府門 聚人眾,街陌頗怪其異,莫知指趣也?!薄吨軙の牡奂o(jì)上》:“觀其指趣,勢必異圖?!?/p>
三體
(1).指《詩經(jīng)》的風(fēng)、雅、頌三體?!对姟め亠L(fēng)·七月》“七月流火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諸詩未有一篇之內(nèi)備有風(fēng)、雅、頌,而此篇獨有三體者?!?/p>
(2).指 唐 詩的七絕、七律、五律三體。 宋 周弼 有《三體唐詩》六卷,即選此三體。
(3).指 唐 人賦詩唱和的三體。 清 金埴 《不下帶編》卷三:“今人概言和韻,而不知 唐 詩賡和有三體,一曰依韻,一曰次韻,一曰用韻?!痹ⅲ骸耙理崳迷谝豁?,不用其字。次韻,和元韻,效其次第。此創(chuàng)于 元 、 白 ,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。又次韻亦曰步韻,曰踵韻。用韻,但用彼韻,不次先后?!?/p>
(4).漢字的三種字體。在真書流行前,稱古文、篆書、隸書為三體。《后漢書·儒林傳序》:“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(jīng),刊於石碑,為古文、篆、隸三體書法,以相參驗。”《舊唐書·隱逸傳·司馬承禎》:“ 承禎 頗善篆、隸書, 玄宗 令以三體寫《老子經(jīng)》?!薄端问贰の脑穫魅ぞ渲姓罚骸癌z 句中正 ﹞嘗以大小篆、八分三體書《孝經(jīng)》摹石, 咸平 三年表上之?!?/p>
(5).漢字的三種字體。真書、行書、草書?!缎绿茣ち珯?quán)傳》:“ 宣宗 召至御座前,書紙三番,作真、行、草三體?!?/p>
(6).史學(xué)中稱編年、紀(jì)傳與紀(jì)事本末三種體裁。編年體始于《春秋》,紀(jì)傳體始于《史記》,后 宋 袁樞 創(chuàng)紀(jì)事本末體,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。
周旋
周旋 (zhōuxuán) 打交道;應(yīng)酬 socialize 周旋于達(dá)官顯貴之間 相機進(jìn)退,與對手追逐較量 contend with 若不獲命,其左執(zhí)鞭弭,右屬橐鞭,以與君周旋?!蹲髠鳌べ夜辍?在山區(qū)與日本侵略者周旋 盤旋;旋轉(zhuǎn) circle 跨躡地絡(luò),周旋天網(wǎng)?!啤?李白《大鵬賦》道理
道理 (dàoli) 事物的規(guī)律 principle;truth 跟他講解物理學(xué)的道理 事情或論點的根據(jù);理由 reason;argument 擺事實,講道理 辦法 method;way 我們可以商量個道理救得此人么?——《儒林外史》 打算 intend;plan 候朝廷諸事安頓后,再做道理?!度齻b五義》 處置;處理 handle 咱們可先將他帶回去,再作道理。——《施公案》九垓
(1).亦作“ 九畡 ”、“ 九陔 ”。中央至八極之地?!秶Z·鄭語》:“王者居九畡之田,收經(jīng)入以食兆民?!?韋昭 注:“九畡,九州之極數(shù)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審舉》:“今普天一統(tǒng),九垓同風(fēng)?!?北齊 魏收 《枕中篇》:“九陔方集,故眇然而迅舉;五紀(jì)當(dāng)定,想窅乎而上征。”《明史·韓爌傳》:“念先帝臨御雖止旬月,恩膏實被九垓?!?/p>
(2).亦作“ 九閡 ”、“ 九陔 ”。九層。指天。《文選·司馬相如<封禪文>》:“上暢九垓,下泝八埏?!?李善 注:“垓,重也……言其德上達(dá)於九重之天?!薄稘h書·禮樂志》:“專精厲意逝九閡,紛云六幕浮大海?!?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:“閡亦陔也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廣譬》:“日未移晷,周章九陔。” 晉 郭璞 《游仙詩》之六:“升降隨長煙,飄飄戲九垓?!?唐 吳筠 《秋日彭蠡湖中觀廬山》詩:“ 董氏 出六合,王君升九垓?!?/p>
宋太宗名句,緣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