攬轡豈能清北道,支筇時得問西堂
出自宋代韓維《次韻和李公達(dá)見寄》:
五分符竹盡吾鄉(xiāng),圣主恩私溢故常。
攬轡豈能清北道,支筇時得問西堂。
湖邊凍柳生春意,月下晴梅動暗香。
乘興可能同一醉,聞君筋力尚堅(jiān)強(qiáng)。
少年初見一經(jīng)橫,籍籍文場藹俊名。
抗志直思追二祖,得官今乃后諸生。
賜袍便欲期芳草,賀酒猶能及落英。
我亦林泉有歸興,待君吟嘯樂升平。
注釋參考
攬轡
亦作“擥轡”。1.挽住馬韁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贈白馬王彪》詩:“欲還絶無蹊,攬轡止踟躕?!?唐 張文琮 《蜀道難》詩:“攬轡獨(dú)長息,方知斯路難?!?宋 王安石 《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》詩:“攬轡上層岡,下臨百仞濠。”
(2).《史記·袁盎晁錯列傳》:“ 文帝 從 霸陵 上,欲西馳下峻阪, 袁盎 騎,并車擥轡,上曰:‘將軍怯邪?’ 盎 曰:‘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百金之子不騎衡,圣主不乘危而徼幸。今陛下騁六騑,馳下峻山,如有馬驚車敗,陛下縱自輕,柰高廟、太后何?’上乃止?!卑?, 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文帝紀(jì)上》作“攬轡”。后用為諫止君王履險的典故。
(3).見“ 攬轡澄清 ”。
豈能
豈能 (qǐnéng) 怎能;哪能 how can 我豈能反對?北道
(1).我國古代中原地區(qū)對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。據(jù)《漢書·西域傳》,自 玉門關(guān) 和 陽關(guān) 以西,大體經(jīng)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脈 和 塔里木河 之間的通道西行,在 疏勒 以西越過 蔥嶺 ,通往今 中亞 各地。據(jù)《隋書·裴矩傳》,自 敦煌 取道 伊吾 ,大體經(jīng)今 新疆 天山山脈 以北和 伊犁河 流域的通道西行,通往今 中亞 和 西亞 。另據(jù) 唐 道宣 《釋迦方志》卷上,還有一條自 伊州 經(jīng)今 天山山脈 和 塔里木河 之間的通道西行,越過 凌山 ,通往今 中亞 各地的路線。 玄奘 赴 印 時,即取此線。
(2).泛指向北方的道路。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三:“ 杭州 周汾 ,字 蓉衣 ,《詠春柳》云:‘ 西湖 送我離家早,北道看人得第多?!?/p>
西堂
(1).西廂的前堂?!稌ゎ櫭罚骸耙蝗嗣幔瑘?zhí)劉,立于東堂;一人冕,執(zhí)鉞,立于西堂?!?孔 傳:“立於東西廂之前堂?!薄秲x禮·特牲饋食禮》:“幾席兩敦在西堂?!?鄭玄 注:“西堂,西夾室之前?!?/p>
(2).泛指西邊的堂屋?!冻o·九辯》:“澹容與而獨(dú)倚兮,蟋蟀鳴此西堂?!薄赌鲜贰ぶx惠連傳》:“﹝ 靈運(yùn) ﹞嘗於 永嘉 西堂思詩,竟日不就?!?元 范梈 《谷口散暑》詩:“維時仲夏半,織女當(dāng)西堂?!?/p>
(3).佛教語。佛門職位的稱呼?!抖U林象器箋·稱呼門》:“他山前住人,稱西堂。蓋西是位,他山退院人來此山,是賓客,故處西堂。”
韓維名句,次韻和李公達(dá)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學(xué)古功非淺,干時命尚迍作者:祖無擇作品:張?zhí)泼裣碌跂|歸
- 細(xì)語粗言俱入妙,醉中不必更陶真作者:鄧肅作品: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自敘三首
- 欲吊靈均能賦否,秋風(fēng)還有木蘭開。作者:許渾作品:晨起白云樓寄龍興江準(zhǔn)上人兼呈
- 自橫深靜,誰見隔柳停橈。作者:張炎作品:瑤臺聚八仙/新雁過妝樓
- 定將新述作,一一寄田廬
- 眾生愈把采縱纏,見我如斯嗔咄咄
- 乘麗景、華燈爭放,濃焰燒空連錦砌。
- 款段揚(yáng)鞭過雨村,沙平步穩(wěn)轉(zhuǎn)山根
- 洛橋風(fēng)暖細(xì)翻衣,春引仙官去玉墀。作者:杜牧作品:洛中監(jiān)察病假滿送韋楚老拾遺歸朝
- 笑談長揖波浪下,懷抱過錯承巖穴開